“吃在中国”的医学含义

Editor Post in 2008.08, 环球医学
Comments Off on “吃在中国”的医学含义

人们常说:穿在欧州,住在美国,吃在中国。这里“吃在中国”是从文化角度,对于中国烹调及美食大加赞誉。那么医学角度上,这“吃在中国”含义是什么呢?

首先,吃在中国不仅象现代西方注重食品结构的营养成分组合,而且更注重食品的新鲜程度及“阴阳” 平衡。在中国,一般人每天购买当天的蔬菜,水果及肉鱼类, 在南方尤其强调“生猛海鲜” ,直到下锅前都还是活物。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蔬菜及面食类可能与西方差别不大,豆制品较多,而肉类,乳制品及甜食则明显的少于西方。西方人晚餐后多吃一道甜点如蛋糕或冰激凌,而中国人多在餐后吃个水果,夏天可能喝碗红豆汤。所谓“阴阳” 平衡,更是一绝。在中医学,肌肤为阳,内脏为阴;食味分酸甜苦辣咸,食性分冷温热,补平泻等特点,食色分红橙黄绿,食式分生熟火候,色香味俱全。 吃时不仅食性要搭配适当,且以季节及身体状况予以调整,而保持平衡与和谐的食趣,令人心旷神逸。在中国人吃的学问里,还包括了形形色色的药膳,比如冬瓜山药意仁粥可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支气管炎;黑豆糯米粥主治先兆流产;海藻昆布黄豆汤主治冠心病合并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等。运用这些吃的学问,不仅修身养性,而且治病防病,延年益寿。中国人“什么都吃” 令西方人咂舌。什么意思呢,西方吃鱼时只吃鱼肉,中国人则吃“全鱼” 包括鱼皮鱼翅及鱼眼睛;中国人还吃西方人极少问津各种动物内脏,燕窝,甚至蛇,蝎子,蚕蛹,麻雀等。按中国人的观点,这样不仅食物品种大大增加,五毒俱全,集万物精华于一身,而且贯穿了“阴阳” 理论。然而,这“什么都吃”的医学教训也是沉痛的。历史上不少从动物到人的传染病正是来自中国,比如众所周知的2003年的萨斯流行。当然这不仅是“什么都吃”问题,也是食品卫生问题。从这-角度讲吃在中国要特别小心。(内科医生:刘悦)

238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 Prev: :Next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