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和形而上学

admin Post in 2010.10, 医生日志
1

——波士顿的随想      黄明达医师 

为往圣继绝学……张载《张子语录》

编者按:黄明达医师为资深家庭全科医师,在波士顿地区行医多年,专研中西医结合,利用业余时间编著此书,
                 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刊经黄医师同意将分期转载,以飨读者

前 言

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的中国人,即使从事西医,也不可避免地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来自中医学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思考;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有时候会形成探讨和研究的动力。我就是这样,走上了探讨中医学的道路。

具体来说,我探索中医学主要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对于中医学理论,觉得既玄虚又着迷。我探索中医学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试图在西方医学的知识中,找到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努力,看起来是收效甚微。因为,这两种学问,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学问。当然它们基本上都是关于人体的学问,但是,在它们之中,一个并不包含另外一个。比如说,西医学的器官,和中医学的五脏六腑,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相像,但是,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在西医学里面,也根本找不到相对应的根据,所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真是徒劳无功。

第二个阶段,我希望从科学中寻找中医学的基础,结果也是大失所望。科学知识有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数学知识等等,这些科学之中,有线性科学,有非线性科学;有复杂科学,有系统科学;还有信息理论等等,都很难找到中医学的因素。所有这些科学,讨论的都是物理学层次的东西,并且是离散的情况;而中医学,在物理学层次方面着力不多,并且看起来是一种有机的学问,有性质上的不同。所以,从所谓科学中来寻找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基本上也是无获而返。当然,在科学方面寻找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不可能,不等于某些科学的理论不可以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从70年代时候开始的。1973年,薛定谔的《什么是生命》中文版出来了,这本书提出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有没有负熵。这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命,就是一个有负熵、自由能的系统,能不能用这个热力学系统来解释中医学的问题?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在1976年,化学家普利高津因为他的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获得诺贝尔奖金,这对于我这个正在思考用热力学解释中医学的人来说,受到很大的鼓舞。我着手系统地接触他的理论,企图弄懂他的理论。他的理论,例如主体方程等十分难以理解,但是,对非平衡性热力学的要点的结论,倒是不难理解。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心里十分高兴。我觉得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耦联作用、分支理论,已经为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根据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耦联作用、分支理论,我进一步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我觉得,阴阳五行理论可以用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耦联作用、分支理论来进行解释和定位。

但是,如果把这种解释和定位看成是一种科学的解释或一种科学的定位,却和西方医学发生很大的冲突。比如西方医学的理论框架中有器官组织,但和中医学中的五脏六腑,却有很大的不同。既然西方医学是人体系统的科学,科学的东西有明显的排他性,也就是说,有我无他,有他无我。中医学是一个不同的学问,中医学的性质和科学的性质根本不同。所以,何必把中医学放到科学那里去呢?我觉得,把中医学定位为科学,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耦联作用、分支理论,为中医学的解释,为阴阳五行理论的解释,提供了材料,不过,这个材料上的建筑物的定位,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于是,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的定位构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此,我学习西方哲学和形而上学,特别是康德的先验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又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对于中国《易经》开发出来的理论,作了一番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关于形而上、形而下的精辟的论述,在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结合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耦联作用、分支理论和西方的存在主义的概念,以及中国的形而上的论述,最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在现代知识论上面的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系统的基础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体系统是一个有序的、有机的、有负熵的、紧密的非平衡性热力学系统,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系统,就是这个人体系统中的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的上升,一种自上而下的综合。和西方医学不同,西方医学是人体系统中物理学层次存在的理性主义的上升,是属于牛顿力学系统,是科学;而中医学是人体系统中形而上学存在的理性主义的上升,是属于普利高津的非平衡性热力学系统,是形而上学的学问。这样,它们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清楚,西方医学,就是我们所说形态学存在的学问;中医学,就是这个形态学后面的动力学的存在的学问。简单来说,一个是结构,另外一个是这个结构的动力。这是它们的联系,也是它们的关系。

当我完成这个探讨和研究的一些初步的工作的时候,那就是1982年至1983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好是拿到了美国的西医的执照,在美国行医。

在过去行医的二十多年中,因为我是西医执照医生,我做的主要是西方医学工作。但是,我对于中医学,却情有独钟,也许是气质的关系,对中医学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也使用中医学,治疗一些西方医学治疗效果不是那么满意的疾病。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上面的理论进行了验证。人体系统,负熵,非平衡性热力学系统,形而上学,物理学层次存在,形而上学存在,形态学存在,形态学后面的动力学的存在,这一整套的新的中医理论框架,特别是中医学是形而上学的学问等观点,在我看病的时候,特别是面对美国的中等阶级的病人的时候,以这些开发出来的概念,我跟他们讨论,向他们解释,并征求他们对我讨论和解释方面的意见。并且,在中医治疗疾病的实践中,把这方面的理论框架作为思考中医处方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甚至把纳米理论介绍到这个理论框架中去。二十多年来我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讨论,不断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征求其他人的补充。二十多年来的验证和充实,我对这个理论的信念也是越来越坚定。可以说,这就是我所谓“面壁”二十年的过程。

本来,我很想进一步“面壁”,进一步验证这个理论,但是主张“废除中医学”的人士提出“中医是伪科学,不是科学”, “中医百分之九十是糟粕,百分之十是精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是糟粕,要废中医药”等等,在中国的思想界、医药界掀起了一个否定中医学的潮流,引起了关于中医学的大辩论。好多中国医学界的人士,对这方面措手不及,实在有点苍白无力。看起来,这场辩论的焦点是在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问题,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有没有道理?特别是在因特网上,废除中医学人士的观点越来越尖锐,而保护中医学的观点,反而变得不那么理直气壮!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太正常,只好结束“面壁”,走入“江湖”,把这方面的东西整理出来,和主张废除中医学的人士来一番切磋,来一番较量,来一番辩论,这样,也正好验证一下中医学是形而上学的学问这个理论。

这本书,从书名来说,是为了说明中医学是一种哲学,一种形而上学。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治疗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人体系统的确是有形而上学的存在,人体系统是一种有机的、有序的、紧密的非平衡性热力学的存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系统就是这个存在的理性化的上升。第二部分是本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从理论上论证了人体系统的确是一个有机的、有序程度挺高的、有高度负熵的、紧密的非平衡性热力学的存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医学就是这个热力学的存在的理性主义上升,是关于人体系统中形而上学存在的学问。这样,就从现代知识论基础上建构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阐述中医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问,在实践上有广泛的用途。根据这个观点,解释一些生命现象的问题和社会现象的问题,同时,根据中医学是形而上学的学问的道理,反驳了废除中医的人士的一些理论。这种反驳是一种讲道理、有根有据的反驳,而并不是陈词滥调的批判。.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根据这本书要讨论的内容,我采取一种学术散文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而不是采取数理逻辑的入路,也没有采用那种严格的论文的写作方法。因为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不是理性主义问题,而是非理性主义问题;非理性主义的问题,如果用数理逻辑的入路进行写作,就很难把问题讲清楚。严格的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说比较适合讨论理性主义问题。非理性主义问题的讨论,有所谓非理性主义的意识流,根据这种意识流到达什么地方,就写什么东西。也就是根据意识流想什么问题,就写了什么问题,做到言之有物,但并不是生硬的说理式的学术论文,而是娓娓道来的学术散文。但是即使是学术散文,也并不是那么支离破碎的无机的堆积,而是层次分明的有机的理论。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采取短段落的方法,因为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信息非常丰富,有时候不能马上理解和接受,采取这种短段落的分段方法,就使人能够有个时间仔细地思考问题,一小段一小段的搞清楚,避免拖泥带水的含混不清。

本书的特点之三,是对于某些重要的理论要点,采取了适当重复的写作方法,通过强调这些要点,给读者一种具体的印象,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从不同的角度领会这些要点。当然,我在谈一些观点的时候,尽量根据不同的事例有感而发,尽量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角,使读者会另有一番心得。

对于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存在,采用学术散文的方法进行论述,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很常见,例如《论语》就有类似的风格。对一个比较复杂的非理性主义的存在,如果采取学术散文的方式进行讨论,并不是学术探讨的不严肃,而只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文风选择。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中医学的现代化开发的一个尝试.

西方人接触到中国思想的时候,都觉得中国思想、东方思维是神秘主义。所以,以物理学层次为学问基础的西方世界,一直以来拒绝给中国的思想以适当的地位,把中国的学问排斥在学术殿堂之外。中医学的现代化的开发的讨论和定位,就是试图把中国这种以形而上学层次为基础的思想开发出来,堂堂正正地让中国的学问在世界的学术殿堂之中占有自己的地位,中医学的现代化的开发,就是我做的一个虽艰难却极有意义的尝试。

中医学的现代化的开发,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的形而上学的定位,中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关系的定位,所有这些的开发,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是显而易见。

我的这个尝试,希望能在这方面起一种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纵观本书的讨论,我相信这本书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对读者如果说不会引起茅塞顿开,也至少会带来不少想象的空间。我的这个尝试,也许不能够完全为中医学奠定现代知识论的基础,但是从我的这本书中,人们将会得到启发和提供有益的思路。

如果你是搞中医学的,你看到中医学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其十分深刻的理论基础,会进一步增强自己从事中医学的自豪感和信心,并从中扩展了对中医学知识的认识,这样无疑会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水平;如果你是西医,那你就可以更加理解中医学,更加感觉到在你从事的事业的旁边,有这么一个富有魅力的邻居,如果你真的有困难的时候,这个邻居会给你提供一些帮助,这种帮助应该是卓有成效的帮助;如果是你是搞科研的,你也许能够从中医学的开发之中,激发了你的思路,在更高的层次中找到更多的科研的题目,将会对你的科研提供富有想象力的将来。

即使是一般读者,你也可以从这本书中,从中医学的开发之中,得到许多好处。如果你是领导人物,你会知道如何保持你有稳定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保持自己的良心良知,使你更好地作出合理的决策,妥善地解决问题;如果你是普通市民,虽然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你会觉得浮躁,肝火上升,但是本书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稳定你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帮助你降低肝火,在生活中知足长乐,而不是愤世嫉俗,变成自找麻烦的失败者。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当你们过去几年中在物理学层次方面学了不少东西,但是在形而上学方面,你们大多数人却没有重视。现在是补课的时候了,以后好好地在形而上学的修养方面作出努力,这本书也许能对你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提供一些启发。

过去两年来,在中国有《三国演义》热、有《论语》热,这些都是文化热。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文化热是在民俗基础上的热潮,在这种文化热基础上,人们能不能够往上提升,变成一种学术热呢?这本书对于中医学的探索,我希望能够起到一种煽风点火的作用,在中国的思想界中、在普通的民众之中,兴起一种学术热。

在中国人们正在探索,人们的学术能量不断发扬,人们在这方面正在作出贡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开发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民族之福、世界文明之福。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家人和诊所的同仁多年来的支持,使我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我想把这本书,送给我的女儿黄洁妮,她在哈佛大学念书,主修哲学和社会研究。

未完待续,下期将刊登:第一部分  疾病中医辨证新说

3993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 Prev: :Next »

One Response to “中医学和形而上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