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新闻

学术互动,音乐共鸣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春季波士顿盛会,自闭症论坛暨音乐会纪实

牛江河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ACMES)于5月25日在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医院成功举办了2014春季学术会议,包括第五届常见病讲座及国际自闭症论坛两个主题。25位美国和来自中国的医学专家教授、主任、资深研究员先后在两个会场的会议上做了高水平的精彩讲演,涵盖了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医和西医不同的领域,内容极为丰富。百余位各地医生、学者、学生及医学研究人员出席了盛会。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会长孔学君医师致开幕辞,介绍了会议日程、学会宗旨、旗下杂志、医学教育与国际交流项目以及所属自闭症研究所的工作进展,从而拉开了学术盛会的序幕。

在“第五届常见病讲座”的会场,著名的教授、专家、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报告包括糖尿病最新治疗模式变化,胃酸返流的最新管理,肝炎及肝癌的治愈希望等。著名内分泌专家Tamer Yacoub重点介绍了糖尿病新药INVOKANA的作用机理、适应症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该药可能引起高钾及低血糖,故仅适用于二型糖尿病,对于有肾功能异常者要慎用。哈佛大学医学院New England Baptist 医院消化科主任Tom Liu 医师则详细介绍了胃酸返流的临床诊疗方面的进展及流程,胃酸返流十分常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是引起胸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哈佛大学医学院以色列医院肝病科主任Nezam H. Afdhal医师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展开了讨论,介绍了几种新药的优缺点及临床指南。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肝病教授潘启安医师就肝性脑病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做了精彩讲演,阐述了肝硬化的预防及进展。以色列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Grace Perez-Lirio 报告了胰腺癌的疑难病例并进行了讨论,哈佛大学附属布鲁根妇女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闵乐则做了一例罕见的尿崩症病例报告。接下来四位来自麻省总院及Spaulding 康复医院的学者做了关于中风康复及大脑影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述。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在亚裔人群发病率极高,而且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而肝癌造成英年早逝的比例较高。哈佛大学医学院以色列医院肝病科主任Nezam H. Afdhal医师强调了乙肝及肝癌普查的重要性。他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高发人群包括亚裔40岁以上男性,亚裔50岁以上女性,乙肝携带者肝硬化,非洲男性20岁以上,肝癌家族史,以及病毒复制数高或者肝内有活动性炎症,对于这些人群要重点随访。人群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需隔离,可以参加所有活动,但是不要与其公用叉勺及食品。尽量不要接吻。根据国家卫生研究所指南,考虑药物治疗的情况包括:急性肝衰,肝硬化,正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国际自闭症论坛”主题中,哈佛麻省总院小儿神经教授Martha Herbert作了“为自闭症及家庭适用的全身疗法”主题报告,强调了大脑疾患与全身各系统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影响自闭症发病的诸多环境因素及相应干预,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生上升,根据CDC的资料,每68个美国小儿就有1名被诊断为自闭症。 发病机理不清,很可能累积性环境毒素直接影响了基因的正常表达。她强调高密度营养物摄入,减少毒素的接触,减少压力,多锻炼,睡眠好的重要性。研究证明,睡眠不好及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可以引发慢性炎症。上海交通大学小儿精神病主任及教授杜亚松,任中国小儿精神卫生学会副主席,介绍了中国自闭症概况,诊断及干预的进展及临床研究状况,自闭症的发病率也像美国一样持续上升,但是中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的统计数字。26个研究包括了1千5百万小儿的资料,自闭症的发病率为0.13%,男孩0.23%,女孩是0.07%。

之后自闭症论坛开设3个专题研讨,在自闭症的基础研究专题有来自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王钢教授介绍CaV1 家族中亚型 CaV1.2(CACNA1C)钙离子通道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来自康州的Helen V. Ratajczak研究员及课题带头人分享了她对10余种激素及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发现;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室主任吴柏林教授讲解了自闭症基因学方面进展以及他的研究成果,自闭症药界专家Ming Tong医学博士及研究员介绍了自闭症新药开发及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

在临床与创新主题,William Stone教授讲演了自闭症所并发的其它精神疾患,发病状况及干预措施,  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Lieh Li介绍她的自闭症心理学研究成果,着重文化因素对于自闭症的影响,来自纽约的刘枫教授分享了她多年从事自闭症诊断治疗的经验及最新发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健康系副主任Yu Jin医师介绍她研究的自闭症早期干预和其神经心理机制,华中师大国家工程中心教授陈靓影讲解了他们研发的计算机辅助下的自闭症干预系统及应用,来自北京和睦佳医院的Tad Pu 教授细致介绍了他的自闭症门诊及临床研究工作。

在自闭症的替代途径主题研讨中,来自西雅图的韩一虹研究员(中国著名神经生理专家韩济生教授的女儿)介绍了韩教授无痛针灸治疗自闭症的研究成果及临床疗效,哈佛Mclean医院的David Lee 教授则讲演其中药治疗自闭症的研究,新英格兰配光学院的Richard Laudan 教授讲述了自闭症的视力障碍及干预措施,Beverly医院的内科医师William Wilson则就自闭症与饮食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他指出碳水化合物综合症可能与不少精神方面疾患相关,包括自闭症。在午间会议上,孔会长向与会者介绍了学会自闭症研究所的历史及开展的项目,美中医学交流学会旗下的Lifelong Buddy项目由3位初、高中学生介绍,该项目由McGill大学生Andrew Wilford 和高中生王睿萌(Raymond Wang)创立,并在去年的自闭症大会上推出。他们俩还结为“life time buddy”。 王睿萌分享了他一年来在该项目的学习进步和心得体会,Latin学校高中生Andrew Luo特别分享了这一年参加该项目的感受,并介绍和自闭症儿童一起参观医院研究所的的系列活动。他强调Lifelong Buddy项目的宗旨是为自闭症个体选择“终身伙伴”帮助他们升学就业融入社会。该项目的另一位骨干成员初中生王博然(Bryan Wang) 也上台助阵讲演。他们几位还在会场设置Poster 做宣传。

由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主办和赞助的晚间大型音乐会的主题为“春雷—献给自闭症儿童的爱”,这场音乐会在新英格兰地区的音乐中心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最富盛名的演出圣地Jordan Hall 隆重举行。

白云女士主持晚会,ACMES会长孔学君致开幕辞,她指出自闭症发病率逐年增长,根据最新CDC的资料,每68个美国儿童中就有1名儿童患有自闭症,自闭症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个体及家庭,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应引起全社区的高度重视。 她呼吁大家关爱自闭症群体,支持自闭症的教育与研究,帮助自闭症个体发挥专长回馈社区。她代表学会感谢所有表演者、赞助者及每一位观众的爱心奉献。

华中师大音乐学院音乐演奏副教授甘玮的小提琴独奏曲“梁祝”扣人心弦,钢琴伴奏为Longy音乐学院的梁洪玲,青年歌唱家吴影的声乐学生合唱队伴唱的“化蝶”由高中生孔令荻领唱,无不深情地倾诉着人类的爱、关怀的情感。自闭症少年王睿萌独唱“纯洁的羔羊”,他独特的美声和音质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在他不疾不徐、轻轻的声音里,我们似乎可以听见自闭症儿童灵魂的呼唤。吴影指挥的Acton 小星星歌唱团(龚佳妮,沈薇,吴琼,胡慧文,赖馨敏,杨康妮,Shirley Hu,张一诺,钟易为,Hannah Wang等)小姑娘们献上“挥着翅膀的女孩”,那种童稚甜美的和声如同春天的小溪流淌;天使舞蹈队的小天使们(Elizabeth Xu, Allison Xu , Emily Zhang , Angie Wu, Winnie Yang ,Jessica Zhang, Ashley Liu, Jasmine Wu, Julie Chen, Joy Xiao, Hilary Zhang, Joy Wang等)如花似玉,翩翩起舞,为大家呈上“桔梗谣”及“草原欢歌”使人们随着轻音乐扶云而上,在优美的旋律里温柔的牵手。接下来,NEC硕士毕业生,古筝表演家翁慧演奏了六首古筝名曲,并与多种西洋乐器合奏,颇有创意,感人至深,缓缓的前奏,有力的间奏,直至高昂的最强音,春雷一声一声地回荡在音乐厅的上空,春天的爱久久地弥漫在人们的心头。至此, 自闭症之爱音乐会圆满成功,令人余味无穷。

音乐的魅力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意义深远,我们呼唤大力突破。自闭症患者中音乐天才及喜爱音乐艺术者比例很高,远超正常人群,他们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借用音乐打开他们的心智的理念价值极高。ACMES 自闭症研究所专门成立了音乐治疗的研究小组。

为期三天的国际自闭症论坛除了25日大会外,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杜亚松,华中师大国家工程中心教授陈靓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母亲儿童健康系副主任金宇博士,华中师大音乐治疗副教授甘玮,以及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濮正璋博士等一行从中国来的专家学者在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会长孔学君医师、副会长宋一青教授、学会其他核心成员王朝曦博士,张伟博士,牛江河博士,小儿精神病专家Hon Ho及成人精神病专家Albert Yueng医师的陪同下参观了McLean 精神病医院大脑影像检查中心尤其是MRI操作室,随后又参观了波士顿儿童医院。最后来到了麻州精神卫生中心听取了麻州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心理培训和临床服务主任William Stone 对中心的介绍以及和中国学者交流了各自对自闭症研究的心得体会。

次日参观了麻省总院Transcend 研究项目主任 Martha Herbert医师的实验室,了解了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研究和神经科学评估的现状。然后到了Spaulding 康复医院,王青梅医师带领众人观看了用于康复的水上疗养中心,体操锻炼中心,病房及动物实验室。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中国、美国的专家们表达了进一步对研究、治疗、交流、培训的共同合作愿望和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渠道,金宇医师还提到了中国这一广阔天地对美国专家学者的需要,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学会为参加论坛的中美专家颁发证书,纪念品。中美专家合影留念,学会还组织中国专家参观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自闭症学校等,并针对具体项目对接。这次参会的五名中国专家代表着未能成行十几位各地专家,聚焦自闭症中美交流将全面展开。

这次会议及音乐会的成功与众多组织者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学会的骨干成员及组委会成员志愿者包括Drs孔学君,刘昭,林旭,周捷,卢刚,李维根,宋一青,王朝曦,张伟,牛江河,陈力超,赵京雁,Ludy Liu,詹卉,王青梅,Wenjie Cheng, Martha Herbert, Bill Stone, David Lee, 施菊芳,王晓春,李妍红,李永,Bonnie Wang, Pinqiu Wang,Connie Chen,Albert Yueng,Hon Ho, Le Min, Xiaolin Yin, Jing Wang, Zhimin Shi ,Xiaoyan Huang, Hao Wu, Ping Lu, Xuehui Liu, Yihong Han, Fang Tian, Yongli Ji, Wen Li, Huifang Li, Ying Wu, Yun Bai, Wei Gan, Hui Weng,Erica Leung, Shubai Liu, Yinghua Wang, Qunhao Zhang, Yilin Ma, Zhaozhong Zhu, Tianyu Tang, Conglin Liu, Yichen Huang,Wei-An Ong, Ray Choi, Wan Wu, Mark Wang, Paul Huang, Amy Wu, Li Arango, Lucy Ma, Min Yang, Maria Li, Rose Hom, Maria Tang, Mark Smith, Wendy Mui, Xing Fan, Tina Tian, Tony Li, To Cure Autism Institute, Lifelong Buddy Project of ACMES,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Harvard Pilgrim, Jordan Hall, Chronic liver disease foundation, Amgen, Gilead, Transcend, BMS, Johnson &Johnson, H.Eric Cushing Foundation,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tudent and Scholar association, MGH student and scholar association, Mass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美医学与健康,DCS Financial Group, KamMan Farmers Market, 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mpany, Yantzi River Restaurant, MT Law, LLC, Magic Realty, Family First Mortgage, ARBC Financial Mortgage Corp, Advanced Real Estate Consulting, Transamerica, Eeverbright Dental, Wyzer Bioscience, Wanjia Web, Forest Hills Cemetery,Ying Wu Vocal Studio, Angel Dancing Group等等, 感谢各位赞助者,讲演者及表演者。

 

新年祝福:  谨祝大家健康,愉快,美满,如意!

“北美医学与健康”的同事,老师,学友及读者朋友们,

首先,在新年到来之际,在我们第二十二期出版之时,我谨代表北美医学与健康编委会对您们一年来的精诚奉献及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在波士顿行医十年有余的我被社区接连出现的英年早逝所震撼,第一代移民超常的工作及家庭压力,背景经历所造成的轻视个人健康的心理,不宜克服的语言交流障碍,不了解或不信任美国医疗体系,我们亚裔的发病特点不被主流医疗界所重视等等,造成华裔社区巨大的健康隐患。作为华裔医生深感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道义感,这是创办这份杂志的初衷,是想利用中美医学的双重知识回馈于社区。当时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少一位英年早逝,多一份健康延年,那该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感了。

于是,三年前带着这番热情这般梦想,开始了办杂志的不归路。没有经费,从自己的帐号解决。虽然自幼喜爱写作,办杂志并没有任何经验,但是路在脚下,亦干亦学。经过数月筹备工作的阵痛,创刊号终于在2008年哪个风和日丽的六月诞生于世。

三年来,先后上百名志同道合的学友同仁参与了杂志的规划,写作,编辑,排版,筹款,推广及发行工作,由资深的医师及医学科学家为主体的编委会不断扩大,编辑部成员遍及北美及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坚实的核心团队。本刊建刊后很快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国际标准书号ISSN1944-0936(印刷版)ISSN1944-0944(电子版)。我们已建立了具备检索互动功能的专业网站,迄今杂志出版22期,共发表400余篇健康教育文章。电子版发表在本刊网站www.najmh.org 并电子邮件发送,供世界各地华语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印刷版为全彩色16K,免费赠送北美各地图书馆,中文学校,医生诊所,护理院及老人活动中心等。在北美读者群已得到良好反馈,今年上半年由杂志资深市场顾问麻州大学管理系刘瑞明教授组织两个市场管理学生小组对于本杂志进行了广泛市场调查,在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时得到了200份回信,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建议。期刊文章已被不少中文网站所引用,并受到国内有关机构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市场全面发行已是势在必行。我们正与北美及中国不同机构洽谈合作发展的计划,有关合同正在审定阶段。本刊特邀国内外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企业家,信息网络专家为本刊顾问。

三年我们这样走过,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中美市场开发及宣传工作,开设网上注册,咨询及论坛,有奖征稿,网上调查问卷,医生问答信箱,增设广告,当地新闻,信息平台及读者点评等栏目等,邀请更多专家参加编委会,选登更高质量的文章,以飨读者。使本刊真正成为华裔人群的良师益友及健康之家。我们需要广拓人力物力资源,吸收更多的精英及专家,共同合作,提高杂志的质量及发行数量,赢得更多地读者以开创崭新局面。真正实现本刊的主要宗旨,以美国现代实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为基础,  向北美乃及全球华裔人群包括中国民众介绍北美医学进展, 最新健康理念,促进中美医学交流及中西医结合, 最终提高华裔人群的健康水平。

朋友们,百忙之中请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等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请关注我们社区的健康,不要等到英年早逝阵阵警钟追悔莫及。我们希望怀有同样的信仰和梦想的志同道合者参加到我们的行列,共同在民族健康事业中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升华!

“北美医学与健康”主编 孔学君 医师

 

2011年ACMES大事记

ACMES 供稿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是由美中医学界专家共同组成的以医学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主的501C(3)非营利性组织。协会旨在利用强大的美中医学界专家阵容,包括华人医师,医学科学家,以现  代网路技术及中英文医学期刊为平台,建立多方位美中医学教育及交流的跨国学术性实体。该协会以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要合作单位联合举办高级国际医师培训项目,美国实证医学进修教育,医院管理培训;共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及参观访问;建立多种远程海外会诊机制,以全面促进美中医学交流,传播东西方医学信息,提高医学服务质量及健康教育水准。该学会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成立于2008年,是个年轻而富有活力,发展迅速,蒸蒸日上的学会。

Lester Thurow, Ph.D,应邀担任ACMES顾问委员会主席。Alexander Leaf, M.D.,Samuel Tinsing Mok,Stan Finkelstein, M.D.,  担任顾问委员会副主席。Lester Thurow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赖弥尔森(Lemelson)管理及经济学教授。曾任美国民主党的经济参谋;1987至 1993年担任MIT斯隆管理学院院长,1996年起于MIT任教,专研国际经济、总体经济、公共财务及所得分配,被认为是世界级的经济问题权威。Alexander Leaf,M.D.,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杰克逊教授,曾长期担任麻省总医院内科主任。他因首次阐明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获得国际声誉。他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四名先后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自今年3月正式担任‘北美医学与科学’名誉主编。Samuel Mok,莫天诚先生是华盛顿康德国际咨询公司的主席。自2001 年到2007年,他被布什总统任命为联邦政府劳工部首席财务官。在此前,他是美国财政部首席财务官。莫先生是美国政界职位最高的少数华人之一,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华人界的领袖。Stan Finkelstein, M.D.,1975年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现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生命科学联合培养项目教授。主攻医学技术分析及转让。他担任多家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健康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咨询顾问。

ACMES稳步前进-2011年大事记

2011年,ACMES以推广杂志,建立重点项目为中心展开工作,是稳步前进的一年,以下为其大事记:

1, 全英文医学专业杂志“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www.najms.net ”,一如既往是ACMES的重点之重点扶持的项目。它的宗旨是汇集最新医学前沿水平的医学研究论文,其特色是突出亚裔人群发病特点的专题研究,及中医中药基础研究成果,以促进中美医学学术交流及国际接轨,攻克医学难题,探索医学奥妙,以造福人类健康事业。本刊自建刊已出版14期,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2011年NAJMS出版四个专题特刊,肝炎专刊在元月完成出版发行,肿瘤研究的专刊于四月份正式出版,七月自闭症专刊出版,十月为心脏病及代谢综合征专题特刊在本月底完成发行。杂志编委会及编辑人员不断壮大,近期完成PubMeD上传前期的校队工作,本刊纽约分社上个月正式成立。杂志社出版部完成了大规模的整编及PubMed准备工作,6篇论文率先收录入PubMed,其他的140篇的收录是2012年的计划。

2,  中文杂志 “北美医学与健康 www.najmh.org ”是ACMES的另一中心工作,作为大众医学科普杂志自建刊已出版22期,数百篇医学科普文章。被数家中外媒体引用。今年六月隆重庆贺三周年创刊,并选出优秀文章。今年上半年由杂志资深市场顾问麻州大学管理系刘瑞明教授组织三个市场管理学生小组对于本杂志进行了广泛市场调查,在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时得到了200份回信,刘瑞明教授主持的调查问卷,刘教授提供了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

3,国际培训交流项目。第一届由ACMES主办的中国医院院长高级管理培训课程于11月2日至6日在哈佛医学院成功举行,11名来自中国各地医院的院长参加培训。目标是为中国医疗界精英及领导提供关于医院管理方面的最新理念与专业知识。课程主题涵盖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安全控制、临床与科研前沿,领导力与创新等。配备了顶级课程与专家授课团队,得到很好的反响。这个学习班的成功为今后学会的各种培训项目拉开了序幕。

4,医学教育系列讲及会议: ACMES 一如既往以促进亚裔健康为己任,举办各种系列讲座及学术会议。2011年间成功组织了医学学术会议10个以上,吸引共计800余名医学专业人士与会,在社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及反响。

2011年2月20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在哈佛附属McLean医院举行了第一届常見病系列讲座,第二届常見病系列讲座于3月27日隆重举行。这两场讲座讲座先后十七位医学专家精彩讲演,交流了他们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共二百多名新英格兰地区的医护人員出席。在医界及社区及社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011年8月21日首届自闭症进展研讨会继出版自闭症专刊后在Mclean医院举行,肝炎的社区教育讲座于9月20日在聚福轩会议室举行,2011年10月15日在波士顿Marriott剑桥宾馆隆重举办了2011年学术年会。年会以学术演讲,特邀嘉宾发言,宴会以及文艺表演的形式举行。2011年11月18日心脏病继续教育讲座,12月9日丙肝讲座等,这些讲座共有讲员30多名,与会医界人员达共计800余人次参会。

5,社区工作

2011年6月12日,学会组织义务看诊团在盛大的波士顿龙船舟佳节向百姓服务,共有30

余名医务人员参加该日的义务看诊活动,除了两小时一轮班外,有的医生值班后仍然留岗义工,使更多的人群受益。咨询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肝炎,艾滋病等等。 先后有数百上千名来访者。在义务看诊团的旁边,ACMES的另一个中英双刊问卷摊位也格外引人注目。特设了中英双刊的读者问卷抽奖活动,问卷包括对于中英双刊的栏目设计,内容,篇幅等十几个项目征求读者的意见。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全力赞助与支持了MIT学生会的船队名为“ACMES-MIT” 在比赛中荣获铜牌。学会还于2011年4月30日赞助了哈佛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学术会议,并于中医学会,Mclean医院中西医中心等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并组织数次杂志俱乐部活动。2011年5月8日,学会组织执委会30余人工作性春游总结并规划年度活动安排,在母亲节乘Spirit  of  Boston 的大游轮享受海上自助午餐。会议上布置了中英双刊的征稿,编辑,管理的诸多计划,具体工作分工,谈笑中诸多“规划”驾定

6,自闭症中心以临床医师,神经精神学家,影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自闭症家长等组成强大阵容,以当前最新的诊疗手段研究并试验治疗自闭症。“自闭症研究与治疗中心”原为独立的非营利机构,2010年起正式加盟ACMES。此中心以临床医师,神经精神学家,影像学家等组成强大阵容,以当前最新的诊疗手段研究并试验治疗自闭症,目前着手申请基金,预计2012年将全面开展工作。

总之,ACMES在2011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其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ACMES准备建立个人及集体会员制及网上论坛,开始注册发行杂志,并以重点项目为中心开展工作。鼓励各界人士献计献策,竭诚合作,引进项目,吸收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使ACMES成为多方位多层次中美医学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医学服务质量及健康教育水准作出更大的贡献。

ACMES 2010 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学会骨干及众多的志愿者无私的奉献精诚的合作密不可分,执委会会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成绩及贡献特发社区服务奖奖状奖品,获奖者如下:

英文杂志::特别主编奖:陈小槐,宋一青,孔学君,胡克勤,潘启安,施国平;特殊贡献奖陈建行,王晓春,施菊芳,罗建源

中文杂志:特别主编奖:孔学君;特殊贡献奖:张应元,宋一青,孔学民,Kan Choi,马剑涛;学会杰出贡献奖:李家裘,庄宁,孔学君,吴晓芸,李维根,李研红,施菊芳,顾晔,王品秋,王晓春,胡克勤,牛江河,周人志,刘昭,周宁,刘京,马建涛,张虞安,刘瑞明,刘涓子,翁惠;优秀演讲奖:毛荐人,朱秀轩,林旭,邱卫乔,刘丹阳,李小玉,闽乐,刘京,陆蔚东, Hannah Lee,龚宇虹, David Lee, Ray Mak, Susan Liang, Li Arango,陈建行,王辉耀,成龙,詹又根等。

希望他们新的一年再接再厉,继续为社区健康教育及中美医学交流奉献爱心。在此也一并致谢众多的志愿者奉献者,祝愿他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ACMES倡导并鼓励其会员及各界志同道合人士竭诚合作,引进项目,吸收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使ACMES成为多方位多层次中美医学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医学服务质量及健康教育水准作出更大的贡献。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 “中国医院院长高级管理培训课程”圆满告捷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于11月2日至11月6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医院院长高级管理培训课程”在哈佛医学院圆满结束,共有来自天津市及河南省十一名医院院长参加。本培训课程的特点是以哈佛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实际管理经验和现代最前沿的管理方法为基础,由顶级课程与专家授课团队提供包括案例讨论和学术研讨及参观等丰富内容,授课人员大部来自于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顶级专家及高级管理层,授课地点设在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课程全程配备中文同声翻译。目标是为中国医疗界精英及领导提供关于医院管理方面的最新理念与专业知识。课程主题涵盖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安全控制、临床与科研前沿,领导力与创新等。 11月2日上午在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迪肯医学中心 (BIDMC)正式开讲,课程共同主任孔学君与李维根医师致欢迎词后,贝斯以色列迪肯医疗系统首席行政官(CEO)John Christoforo应邀出席开讲仪式,并以“美国医疗体系简介: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了首场讲座,阐述了医疗费用上涨及医生短缺是美国医疗界面临的两大挑战,而国外就医,远程医疗,种种医学电子化成为新兴医疗模式。他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给来自中国的院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月2日下午的课程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举世闻名的乙醚厅会议室举行,先后由麻省总医院疼痛研究中心主任茅健人教授讲授美国教学医院的科研概况及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主任朱秀轩教授讲授肿瘤研究的进展与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两位教授是中国海外学人的佼佼者,他们学识渊博,激扬文字,讲演异常生动;还是中文容易沟通,学员们提问踊跃,气氛十分热烈。 11月2日晚在哈佛教授俱乐部举办欢迎晚宴。晚宴前由麻州健康署卫生政策高级分析专家蔡江南教授讲授中美医疗体制改革,他曾参与美国第一个(麻省)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中国新医改方案的研究工作,他的讲演非常生动,深得听众的好评。欢迎晚宴由该培训项目行政主任吴晓芸副会长主持,当地医务界60余名专家名流出席,请来哈佛Pilgrim前任首席行政长Charlie Baker 及中国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作嘉宾讲演。Charlie Baker认为二十一世纪应该是整合医学时代,美国目前存在的“倒三角”体系急需逆转,即行之有效的医疗体系需要更多的家庭医生作为基础而不是日前人满为患的各路专家,家庭医生应该是整合医疗团队的灵魂及协调者。这种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团队模式对于多系统受累的慢性病患者尤其重要,不仅得以有效诊疗,而且大大节省开支。他呼吁各级政策制定者能达到共识,并建议中国的院长们借鉴这一经验。张部长根据在美体检的经验,称赞美国的良好医患关系及法制体系,类似中国的医闹现象在这里绝无仅有。他希望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今后举办医学与法制的进修班,使医学法制体系得以建立实施。在欢迎晚宴上发言还有李维根副会长做了课程介绍,刘昭主任介绍Charlie Baker,天津第三中心医院院长杜智教授代表学员致词,最后是孔学君会长作结语致词。孔学君表示,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作为中美之间有效的交流平台,其宗旨是推进当今医学现代化,全球化,整合化,个体化及实证化,促進東西融合及中醫現代化,幫助中美雙方的醫療領域專才互通有無。 11月3日上午,先是参观贝斯以色列迪肯医学中心(BIDMC)的门诊,病房,监护室,急诊室,然后参观及实习该院临床人工智能模拟中心,涉及各种手术操作步骤及抢救的模拟演习并听取了模拟中心的工作汇报。随之贝斯以色列迪肯移植中心主任Douglus Hanto 教授讲演题为移植中心的优化临床,以及如何将医教研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移植中心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领军位置。随后在Hanto教授带领下参观了移植中心的实验室,病房及门诊。 11月3日下午,参观美国医疗仪器企业:现代双极止血技术之后参观社区医院Jordan医院,在Jordan医院副院长Jim Fanale 的带领下参观了该院的高压氧舱,乳腺中心及癌症中心,并在会议室举行座谈,介绍该院的概况,回答了中国医院院长的提问。 11月3日晚宴设在波士顿著名的日餐厅风雅居,由马里兰州健康资源委员会专员李家裘医师讲演亚裔人群乙肝防治进展,李医师为了便于交流,采用中文讲演并结合临床实例及经验,深受国内同行的赞誉。天津传染病医院院长陆伟教授主动介绍了国内乙肝防治的状况。之后国内来的院长们与当地医师50多人召开圆桌讨论会讨论21世纪美国和中国的医疗卫生界前景,晚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11月4日全天在哈佛医学院Joseph B. Martin会议中心进行。首先由塔夫茨大学Jordan医院首席行政官Peter Holden介绍如何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这对国内的医疗非常有借鉴意义。接着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Peter Libby教授以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题,阐述了如何从实验室到临床成功治疗急性冠心病,这也是转化医学的典例。 他由浅入深的精彩讲座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哈佛医学院首席信息行政官John Halamka教授做了医学电子化及如何将医生,病人及保险公司连接为一体的讲座。午餐时讲座继续进行,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分泌,糖尿病,高血压主任Ursula Kaiser教授做了另一场转化医学研究的报告:Kisspeptin 在控制青春期及生殖力中的地位。Kisspeptin以及其神经元的发现,丰富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的概念,为一些疾病如不孕症,青春期延迟,乳腺癌的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11月4日午饭后参观了哈佛医学院及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及门诊。 短暂休息后,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迪肯医学中心首席学术行政官,肿瘤专家Vikas Sukhatme教授进行了两场讲座。 第一场的题目是“为什么在医院做科研”,他谈到教学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重要性。还谈到与中国学者和医生合作是未来的方向。第二场讲座的题目是“过去的设想,明天的治疗突破”。他以心得安对肿瘤治疗的设想为例,阐述了老药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突破, 他指出临床上观察到的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常常成为重大研究发现的前提,这些发现又反馈指导临床诊疗,他鼓励临床医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奇迹就在脚下。他的讲演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扣人心弦。随后隆重举行了毕业典礼。学员们畅谈了学习的感受。杜智教授首先发言,他对课程的内容,讲员队伍和会议的组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员们不但学到了许多医院的管理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现代西方医学的一种理念。其他院长也畅谈了学习体会。他们希望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为桥梁,以哈佛医学院为基地,加强美中医学的互动和交流。除了全体著名讲员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外,美中医学交流学会还赠送每位院长学员印有学会会徽及每位学员姓名的水晶镇纸纪念品,另有一套学会近期出版的精装中英双刊。 11月4日结业晚宴设在四川饭庄会议厅,ACMES执委会成员,各科医师,及各界要员出席者众。十一位院长应邀发言,再次畅谈了学习心得及结业感想,他们的肺腑之言,无不令人动容。杜智院长对于中国医疗展望的独特见解可谓入木三分,引起中美同行的深思与共鸣。大家一致认为,美中医学交流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中美同行要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互通有无,更有效地敦促亚裔健康及东西方融合,造福人类。在典雅而欢快的东西方乐曲的伴随下,中美同行促膝谈心,相见恨晚。夜至深时,人们仍然留连忘返,兴趣盎然。 11月5日, 6日学员们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波士顿。11月7日回国。在回国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又在宾馆里恳切地交谈,彼此之间就像老朋友一样交流进而忘了时间。我们的共识是:中国医院院长高级管理培训课程仅是我们合作和友谊的开始,今后可多方面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和合作。几天的学习与交流让我们彼此了解,也使我们对今后课程如何设置,完善组织人员的安排,同声翻译的改进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更明确地目标,同时对成功举办下一届更有信心。与此同时这次学员的表现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善于思考,勇于探讨,对所学的新的理念,新的医学研究进展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总结会上争相发言,并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我们为他们勇于探索专研的精神所感动。良好的互动,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为我们将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手时依依不舍,总觉时间太短,过得太快,相约今后再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ACMES供稿)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2011年年会隆重召开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作为一个注册的非赢利性专业组织,由美国和中国在医学、公共卫生,医护保健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医师、学者和医学科学家所组成。旨在促进中美之间的广泛医学交流,开展医学教育,发行中英文刊物,为全球健康,亚裔人群的最优健康做出贡献。

协会于10月15日在波士顿Marriott剑桥宾馆隆重举办了2011年年会。年会以学术演讲,特邀嘉宾发言,宴会以及文艺表演的形式举行。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肝脏研究主任刘丹阳(Daryl Lau)博士作开场演讲,她发言的主题是“2011年慢性乙肝案例研究系列:B 型肝炎 e 抗原阴性感染和病人依从治疗的管理。刘丹阳教授用具体的例子:一个生于中国的55岁的男性患者,40岁来到美国,在进行人寿保险的检查时发现了乙肝e抗原,本人无急性肝炎史,无症状,仅只有轻微的高血压—-从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让听众理解何时启动和何时停止治疗乙型肝炎 e 抗原阴性感染以及有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问题。当晚的结束发言与此呼应,所宣讲的是“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新兴抗病毒治疗和管理办法”,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内科学和外科学教授Steven Flamm医师更进一步地特别阐述了乙肝和丙肝的区别。

另一重要主题是癌症研究。哈佛医学院副教授,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中心主任朱秀轩医师结束了肝脏肿瘤学的最新进展,麻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陈建行博士讨论了引发癌症的病毒,而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的Ray Mak博士报告的是早期肺癌的定向放射治疗。

演讲人中有两位是麻醉专家。哈佛医学院副教授麻醉Richard J. Kitz 教授,疼痛研究中心主任茅建人医师发言的题目是“吗啡类镇痛剂使用的临床指南”;麻省总医院麻醉和疼痛医学系林旭医师则主要介绍“美国疼痛应对方法的更新”。

糖尿病也是一个相当普遍和严重的健康问题。UMDNJ Robert Wood Johnson 大学医院助理临床教授David Schaer以非常充实的数据和案例细致地阐述了“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这两种疾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执照牙医栗丽也从牙齿健康的角度讨论了糖尿病和牙床疾病。

此外,哈佛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医师李小玉医师从开腹手术到宫腔镜检查谈“外科避孕”,塔夫茨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眼中心助理教授Susan Liang医师介绍了与年龄有关的眼病,发病机制以及医疗、防护措施。

精神疾病的专家分别是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精神病系助理教授William Stone博士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 药理学、 老年痴呆系副教授邱唯乔医师。前者讨论的是精神分裂症 / 易感心理疾病,并引用了他们团队在上海和长沙研究数据;后者将老年痴呆和老年精神病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报告。

来自中国的专家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第一专业审评员程龙博士对药品革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谈了他的观点。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王辉耀博士研讨的是中国新人才战略。

这次年会还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当晚的庆祝活动中讲话。他表示司法工作现在越来越依靠很多国际上的现代医学、生物、生化的技术,美中医学交流协会对此在中美之间作的交流活动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他还笑称中国的监狱管理也许比美国的监狱管理好,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的犯人自由太多,中国的犯人则不然。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会长,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内科医师,中英双刊主编孔学君博士作了协会年度报告。在介绍了协会的组成、宗旨后,她介绍到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下英文杂志“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是创立于2008年的同行审阅的学术期刊,刊号ISSN 1946-9357 (书面), 1944-9357(电子),名誉主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Dr. Alexander Leaf医师。迄今共发表了144篇同行评审的论文,其中有“肝炎”、“肿瘤 ”和“自闭症”三期专刊。协会下的中文刊物“北美医学与健康”也于2008年6月创办,发表了300余篇文章几乎涵盖了医学与健康的所有领域。

近年来,先后上百名志同道合的学友同仁共同参与了这两本学术刊物的规划、写作、编辑、排版、筹款、推广以及发行工作。由资深医师和医学科学家为主体的编委会不断扩大,编辑部成员遍及北美及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坚实的核心团队。刊物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在北美读者群中得到良好反馈,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行势在必行。

过去的一年是成功的、丰收的一年。协会主办了10次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吸引了约800名医学专业人士。成立了自闭症治疗中心。协会赞助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龙舟队及哈佛医学院中国学生学者学会的研讨会及。在龙舟节为社区提供免费的医学医疗咨询, 还为为社区举办了乙肝教育讲座和杂志俱乐部。

她还报告说,今年11月在哈佛医学院协会将举办第一届中国医院管理培训项目,首批成员都是医院的院级领导。

孔学君医师热诚邀请各方朋友们参加协会的医学团队、科学团队、编辑、商业、广告、教育以及公共关系团队。她最后颇有感触的结语道: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大家共同携手,明年将会是更加成功的一年,志同道合的人们走在一起,倡导健康意识,可以使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

学术年会的主持人上午是副会长胡克勤教授,李维根医师,下午是周人志教授,林旭教授及施菊芳博士,年会主持人为副会长吴晓芸。今年的杰出贡献奖得主为宋一青教授,李维根医师及庄宁博士。

晚会的主持人为舞蹈家刘娟子和刘瑞明教授主持,刘娟子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就职于中央歌舞团,曾在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中获奖。刘瑞明任职于麻州大学商学院管理系,并被聘为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主办刊物的资深市场顾问。为晚会表演的古筝演奏家翁慧6岁就开始学习古筝,2003年以优异的成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于200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碩士硏究生部深造。萨克斯管演奏家尹沛则毕业于德国柏林国立音乐学院,获音乐演奏家硕士文凭,目前在Longy音乐学院攻读音乐演奏家最高文凭,最近还获得了Longy协奏曲大赛冠军。(牛江河报道)

 

乙肝病毒传染九月专题学术讲座

中美医学交流学会于9月20日在“聚福轩”会议室举行了一次有关乙肝病毒传染的专题学术讲座,有关人员约三十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演讲嘉宾是Mount Auburn 医院的Julio Ayala 医师,他着重强调有关乙肝病毒传染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整个内容从以下七个方面依次进行:1)理解你的肝,2)什么是肝炎,3)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应该更注意乙肝,4)怎样诊断乙肝,5)怎样治疗乙肝,6)乙肝能防止吗,以及7)哪些是乙肝的理解误区。

使人不得不警醒的是他指出在美国一半以上的乙肝患者是亚裔,出生在亚洲的人比出生在北美的人更容易成为乙肝患者。

普通百姓可以直接受益的一个知识是乙肝传播的途径:母婴传染,剃须刀互用,针头注射,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接触受感染的液体,以及器官移植。Julio Ayala 医师还特别强调相当多的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容易给人以“我还健康”的错觉。乙肝的确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

Julio Ayala 医师同时也是哈佛医学院的讲师,在来到哈佛之前,他曾在耶鲁医学院接受过训练,并在耶鲁大学Danbury 医院作过住院医生。他告诉记者,那时他还没有特别注重肝病研究,不过他后来在工作中通过自学和实践,逐渐成为乙肝研究的专家。

他是一个颇为开朗,热爱交流的人,他喜欢不停地演讲,“好为人师”。他笑称他的病人都喜欢他,大概是没有什么人会喜欢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医生。

在演讲进行到尾声时,进餐也开始了。餐桌上也仍然持续着刚才的话题,以及新开的话题。席间大家在孔学君会长的主持下还互相做了自我介绍。除了担任自身的本职医师工作外,大伙都兼任着中美医学交流学会的各种工作:中、英文杂志的组稿、申稿、校对、发行、和广告营销,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落实,网站的设计、维护以及发布性息,成员的发展,赞助、经费的寻找,活动对外宣传等等。不过大伙都纷纷自称只是孔医师的“助理”,小“助手”和小小“帮手”,并“谦虚”地虚晃带过所负责的和所做过的工作,“害”得孔医师不得不将每个人再从头实在地一一介绍一番。

活动结束后,好些医师还继续留下来商量10月15日的年会事项。从年会地点、演讲嘉宾、注册方式、参与人员、合作方式以及今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建设性地讨论和交流,及至很晚了,才依依告别。

 

 

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社西纽约分部成立

Ying Huang, M.D., Ph.D. 西纽约分部开发部主管

2011 年9月7日下午,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社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西纽约分部成立大会在纽约布法罗总医院七楼会议室成功召开。 杂志社总部管理编辑Frank Chen, M.D., Ph.D. 主持了会议。Dr. Chen指出,西纽约分部的成立将会促进优秀的医学科研成果在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上尽快发表。为了对期刊进行系统的管理,杂志社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西纽约分部要明确分工,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特长,提高杂志出版质量, 为发展医学科学做更多的贡献。会上, Dr. Chen还分别就期刊的定位、目标、内容、栏目设想、编辑部成员职责、发行周期等一一作了详细说明。 因为2012年1月癌症专刊将由西纽约分部负责提供主要的支持,Dr. Chen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了此期的进展情况。   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社西纽约分部成员组织结构如下 (每二年换届一次):

西纽约分部主管:Frack Chen, M.D., Ph.D. 总秘书长:He Huang, M.D., Ph.D. 稿件审核部主管:Michelle Hartley-McAndrew, M.D.; Bo Xu, M.D., Ph.D. 英文校对部主管:Asangi Kumarapeli, M.D., Ph.D.; Simpal Gill, M.D. 人力资源部主管:Jianlan Sun, M.D., Ph.D. 开发部主管:Jingxin Qiu, M.D., Ph.D.; Ying Huang, M.D., Ph.D. 市场部主管:Gary Wang, M.D., Ph.D.; Gissou Azabdaftari, M.D. IT资讯科技主管: Wiam Bshara, M.D. 附: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社西纽约分部成员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记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专题演讲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近代增长最快的儿童发育异常疾患,六十年代总发病率仅为千分之零点一,极为罕见,而近年来已增至千分之六,每110名美国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不幸为自闭症患者。 其患者、患者家庭、社区以及社会正经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痛苦和挑战,同时也给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何以会产生自闭症症状?可以治愈自闭症吗?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与八月二十一日在Mclean医院主办的“自闭症2011年生物医学进展”的专题学术会议在遗传学、大脑影像学,生化指标,病因检测、诊断、主流治疗及替代性治疗等方面对自闭症展开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和交流,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会议长达八个小时,来自波士顿地区的医学专业人员,研究人员,社会工作者及自闭症家长约80名出席会议,会间提问踊跃,气氛异常热烈。

这次会议分为上、下两部分,专家、学者讲完后随即有一个由全体讲员参与的座谈会回答问题。会议由史菊芳博士主持。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会长孔学君医师在开场致辞时简要回顾了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宗旨、资源、项目、团队、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旗下两本中英文学术刊物的发展以及近期内容。

首先发言的是堪萨斯州大平原实验室主任William Shaw 博士。他的题目是“自闭症的实验室检测”。大平原实验室可以通过自闭症患者的尿、血、头发等对体内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等的含量、成分展开最先进的多元检测手段,他们还研制出了治疗自闭症的胆固醇药片。记者注意到Shaw 博士在网上他的自我介绍中提到他也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继父。于是在随后与Shaw 博士的交谈中关注到这事。Shaw 博士告诉记者,他对继女近距离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非常有助于他对自闭症的研究兴趣,同时他的继女也得益于他的研究成果。比如他通过检测知道她女儿胆固醇缺乏,但她对鸡蛋过敏 ,因此她就服用他们研制出来的胆固醇药片,她女儿原来下午就开始睡觉,一天可以睡上十五、六个小时,治疗后睡觉恢复了正常。

基因分析领域的专家,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研究室主任和基因诊断实验室医学主任,吴柏林教授随后在题为“自闭症基因研究进展”的报告中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自闭症基因和基因组学以及分子病理学方面的最新成果,比如候选基因NRNX1基因缺失的重复发生与ASD和神经发育障碍之间的关系,候选基因SHANK3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等。吴柏林教授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他的患者样本中有中国的患者,他的合作研究者中有中国的学者,他的学生包括中国学生,他在头衔也包括在中国的头衔-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他牵头、申办并共同主持的以推动中国对自闭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宗旨的2008年上海“东方科技论坛”(131期) 和2010年北京“香山科学论坛”(369期) 均取得了科学界和医学界瞩目的成功。他对记者感慨中国在这方面的快速发展和科研投入,并对与中国合作走在自闭症基因研究前列充满着信心。

哈佛医学院生物医学图像Athinoula A. Martinos中心,语言发展与阅读研究实验室的Maria Mody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是自闭症患者语言及认知的脑功能神经影像学进展,包括功能性核磁共振的研究成果。在所有的演讲内容中,她介绍的内容似乎有些“远离”“医学”。在她巧妙设计的实验中,颇有些智力推理的味道。所有观众都兴致勃勃地思索、回答那些由自闭症患者回答的问题,那些问题既有趣又有些挑战性尤其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同是哈佛医学院的詹有根博士指出突触功能异常可以引起自闭症,遗传学研究已经找到很多证据证明很多基因突变与突触功能有关,并且在动物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下部分会议由波士顿大学听说语言系的Karen Chenansky开头。她介绍的重点是对自闭症中听觉过敏者的有效治疗。这种治疗基本属于行为疗法,让患者置身于“人声频段”内的声音刺激中,变换频率和音调等。这一行为疗法的优点在于治疗停止30周后,仍能维持良好的效果,不需要额外的费用,没有副作用。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医学院儿童神经病学系助理教授,Buffalo妇女儿童医院,儿童自闭症中心主任Michelle Hartley-McAndrew医师在自闭症神经生物基础综述的主题下,从历史到现状、理论到实践为听众展现了一个相当系统的自闭症研究全貌。令人感触和佩服的是Hartley-McAndrew博士从Buffalo驱车到的波士顿,没有一点耽搁。

在哈佛医学院,贝丝以色列医院,精神病学系任助理教授,神经心理培训与临床部主任的心理医生William Stone博士致力于鉴定导致主要精神疾病的有关认知、临床和生物的风险因素,并尤其擅长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他全方位地探索了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重叠之处,发现两者在基因机制、脑损伤、社会认知、语言、记忆和非语言推理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相似之处,也难怪七十年代以前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被视为同一种疾病。Stone博士最后指出也许这两种疾病和其它一些诸如多动症,双重人格等疾病均属于一种更为包容的基本系统。

在剑桥Marino 中心从医的刘京博士的报告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与传统的西方医学理论、实践不同的声音。他没有从基因、大脑、生物等角度来看待自闭症,相反的是他指出炎症是自闭症的原因。自闭症抗炎疗法有五个基本方法:营养,抗氧化,中草药,肠胃微平衡以及针灸。电针灸在34个自闭症临床病例中使70-80%的症状得到了改善。刘博士会后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全力写一本书,中心的意思是几乎所有疾病的起因都有炎症在作崇。他也认为当前中国学习西方时,也要同时学习西方替代性或补充性医学方法的观念。

最后发言的是哈佛医学院贝丝以色列医院的主治医师孔学君博士。她介绍的是目前自闭症的最新疗法-干细胞疗法。她阐述了干细胞可以同时纠正自闭症两大病理生理改变:大脑特定区域缺血缺氧状况及自身免疫性炎症变化,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然而,技术上及临床实施上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需要设置有效的动物及人体试验使之成为自闭症这一世纪之谜的有效治疗,给成千上万的自闭症患者及家庭带来福音。

孔学君医师是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主要创始人和会长,英文学术刊物“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和中文学术刊物“北美医学与健康”的创始人和主编,她的主要兴趣在于亚裔健康和自闭症。她近期主编出版的英文杂志第十二期为自闭症专刊,收录了十篇高质量的自闭症学术论文 (www.najms.net , www.najmed.org )。这次自闭症会议她特地邀请了自闭症专刊的作者及编委作为报告人。会议结束时,孔医师邀请学会副会长林旭医师及吴晓芸女士为讲演者颁奖。奖品是每人十本刚出版的80多页的彩色精装自闭症专刊,及上两期的中英文杂志。与会者也获得人手一份。

在上、下两场报告结束后的小组座谈中,听众纷纷提出问题,请教专家。气氛甚是活络。彼此学术请教、商榷探讨以及信息沟通的热烈气氛一直延续到后面的晚餐。这次会议甚至吸引了两位来自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他们非常高兴能在此收获了有关自闭症的最新知识,他们说中国尤其是农村严重缺乏对此的正确认识,儿童长到两、三岁不会讲话也没人管,“不理人” 家长也不在意。真是太应该让更多的中国民众有所了解,美中医学交流学会做的这些的确造福民众(牛江河博士报道)。

Biomedical Advances of Autism in 2011”Conference was held August 21st 2011 the past Sunday at Mclean Hospital, Belmont, MA, hosted by American Chinese Medical Exchange Society (ACMES, www.acmes.net ). Total about 80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attended. The theme is on diagnostics and biomedical advances in Autism. The goals of this conference are two folded: to celebrate the Autism Special Issue published in NAJ Med Sci July 2011(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www.najms.net or www.najmed.org ) , and to have Autism experts and contributing authors to share most recent advances and dialogue with interested audience.

The conference speakers are from different but related to ASD, including Autism book authors, researchers, speech therapists, clinicians, geneticist, professors, and industrial leaders.

Dr. Shaw is board certified in clinical chemistry and toxicology by the American Board of Clinical Chemistry. He is the author of Biological Treatments for Autism and PDD,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98 and Autism: beyond the Basics, published in 2009. His talk is about “Laboratory testing used in th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He described 72 organic acids, including amino acid and kreb fatty acid, immune globins’ profile, toxins markers, infectious antibodies, heavy metal and zinc/copper ratio, and cholesterol profile. He is a founder of Great Plain Lab. It specializes in Autism Spectral Disorder Diagnostics products and services.

Dr. Bailin Wu, PhD, Director of Genetic lab, Children Hospital of Bosto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e presented “Genetic Advance in Autism”. He and his collaborators use genetic/genomic markers to characterize ASD genetic markers. It would not be as easy tasks, as Dr. Wu stated he took global initiatives and lead a collaborative effort between his lab at Harvard and his collaborators in Fudan University at Shanghai. The goal is to define about 300 CNVs through whole genome approach for ASD diagnostics. The 300 CNVs would be feasible by Microarray. Microarray has recognized as first line for genetics diagnostic tool.

Dr. Maria Mody is a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tist at the MGH Athinoula A Martinos Center of Biomedical Imaging and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Radiolog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She uses a combination of functional MRI and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 to investigate a variet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cluding language,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dyslexia and autism as well as in typical development. She is a reviewer for several journals and her work has been presented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he spoke about her research on visuospatially-mediated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the under connectivity hypothesis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Dr. Yougen Zhan, MD, PhD. Is a post-doctoral neurobiologist in the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is research interest is neurodevelopment and disease mechanisms. He presented his view on how Synaptic Dysfunction implicated in Autism, and how multiple genetic proteins interacted at synapse.

Karen Chenansky, MS, CCC-SLP.  Bost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Science. Ms Chenausky has been a speech scientist since 1994.  By inputting her clinical and teaching skill together,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her Ph.D. dissertation in speech pathology at Boston University on the acoustics of pre-speech babbling in autistic and typical children.  She presente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uditory Hypersensitivity in Autism”

Dr. Stone is the Director of Neuropsychology Training and Clinical Services, MMHC; Director of Neuropsychology Fellowship Program at MMHC and BIDMC;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staff clinical psychologist of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His presentation on “Overlap in Schizophrenia an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Dr. Stone gave details on how those two disorders shar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at cognitive,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level, how tho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ffect interventions that will alter or prevent the trajectory to Autism and Schizophrenia.

Dr. Michelle Hartley-McAndrew, MD is the medical director of the Children’s Guil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enter at the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Buffalo.  She also is a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ild Neurology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She gave A Review of the Neurolobiological Basis of Autism. Those Nuerobiogical basese includes disorder in local intra-cortical connections, cortico-cor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tico-subcortical connections,  genetic synaptic dysfunction, disorder of aberrant neural connectivity, deficit in cortical inhibition,  mitochodrial disorde. Sh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pesy and autism.

Dr. Jing Liu, MD, PhD, Lis Ac from Mass General Hospital and Marino Center for Progressive Health. Dr. Liu presented “Advances i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f Autism”.  He examined inflammation, nutrient, and acupuncture approach to treat ASD.

Xuejun (June )Kong, MD, Department of Medicine,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Instructor,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lso the founder and chief editor of NAJMS and president of ACMES. She presented “Prospect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The stem cell approach for autism has sound rationale including using stem cell target two major pathological etiological factors, brain hypo perfusion and immune dysfunctions. Dr. Kong also stated there are technological barriers to overcome before reaching to the clinical success and benefit thousands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The conference was wrapped with good feedback, and many look forward to more to come, every attendee received complimentary copies of newly published color print of 80 page special autism issue of NAJMS, the publisher is calling the next autism issue next April. The conference was moderated by Drs. June Kong and Shirley Shi.  ( written by Shirley Shi, PhD, RPh)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义务看诊团,中英刊问卷与龙舟节赛船同时现身

端午节时节,波士顿查尔斯河畔又见挥动的船桨,穿梭的龙舟。六月十二日五十多支船队中麻州理工学院的年轻船队似显得尤其的从容和自信,他们身后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全力赞助与支持。船队名为“ACMES-MIT”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ACMES)执委会骨干药物研究专家顾晔博士从MIT朋友处知道他们有意组建龙舟船队参赛,并寻求赞助后,在学会内取得共识:这样的社会公益与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一贯宗旨相符合,于是MIT龙舟赛船队全程得到了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有力赞助,船队不用操心报名费、租房费、教练培训费、饮料午餐费用、服装费等。MIT船队在美中医学交流学会这一坚强后盾的支持下,无后顾之忧,无经济之虑,一心一意练比赛。虽是第一次参赛的“新生队”,但仍然在老队云集,老手密布的情势下,以小组第一出线,第二轮比赛名列第三。

顾晔博士继续与波士顿龙舟节组委会联络,表达了美中医学交流学会准备在龙舟节这天提供义诊、义务咨询等服务的意向,组委会提供地点表示支持。内分泌刘昭医师负责召集医生,响应者众多,有内科医师孔学君、李维根,张丹如,周人志,何湘芸、内分泌医师刘昭,麻醉疼痛科医师林旭,病理科医生王英、药学专家药剂师施菊芳、消化科医师谢建国,外科医师蔡红波,刘京中医师,招盛居中医师,按摩治疗医师孔学民,以及哈佛医学教授流行病专家宋一青等。

他们都是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成员,报着回馈社会的心,自愿、义务以其精深的专业为社区、公益、全民的健康以及健康意识作无偿贡献。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义务奉献意识、凝聚团队合作、提升华裔社会形象和宣传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服务宗旨。

龙舟节当天,在一众各色摊位中,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所在点十分显眼。因为医师们都穿上了他们的白大褂,有些还挂着听诊器。他们耐心回答各种病情、诊断、治疗问题,量血压,秤体重,老中医望闻问切,功能推拿按摩。还有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和中文期刊以及其它医疗信息手册也摆放在桌子上,供人们取阅。前来问询、接受服务的华裔和其他族裔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感觉非常的方便和满意,不期然地在观赏龙舟美景时也同时享受到了优质无偿服务。要不优质其实也难,逾半当天义诊的医师都是具有二十年以上行医经验的“老医师”,遍及波士顿各所著名医院。共有3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该日的义务看诊活动,除了两小时一轮班外,有的医生值班后仍然留岗义工,使更多的人群受益。咨询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肝炎,艾滋病等等。

在义务看诊团的旁边,ACMES的另一个中英双刊问卷摊位也格外引人注目。学会骨干成员顾晔,王品秋,王娟,李秀军 等在摊位特设了中英双刊的读者问卷抽奖活动,问卷包括对于中英双刊的栏目设计,内容,篇幅等十几个项目征求读者的意见,副主编宋一青教授代表编者与读者交流心得,提供咨询,来访人群排起了长队。中文期刊是双月刊(www.najmh.org) ,为健康科普杂志,已发行18期。英文杂志为医学专业期刊(www.najms.net, www.najmed.org ),已出版11期。近期出版的肝炎专刊及肿瘤专刊免费赠送给来访者。来访者填了问卷后参加抽奖。其中印着ACMES徽章的T衫引人注目,最好的奖品还数推拿医师孔学民的现场免费按摩。

最后借用一句老话,这天的查尔斯河畔,美中医学交流学会的成员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公益化的龙舟节。(牛江河报道,李秀军摄影)

(图1)部分参加义诊的美中医学交流学会成员。

(图2)ACMES-MIT船队精英

 

母亲节“出海”春游,谈笑中“规划”驾定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五月八号活动纪实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五月八号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波士顿海港更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满面春色的母亲们由家人陪伴着正登上“Spirit  of  Boston”大游轮。人群中,有个几十人的中国团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的骨干会员们。

相继几个大型学术会议的成功举行、一期接一期中文、英文期刊的顺利出版,凝聚了诸多组织者、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及慷慨付出。学会欲借这个工作性春游总结并规划近期活动安排,也让大家在百忙之中休息一下,在母亲节乘Spirit of Boston 的大游轮享受海上自助午餐。

英文杂志四月份肿瘤专刊刚刚出版,大家又在张罗着为七月份出版的自闭症专刊征稿。下期中文杂志六月刊总第十九期要办三周年特刊,骨干们纷纷献计献策。前两届“常见病讲座”反响很好,已着手为下届筹备征求意见。十月份的年会也列入了计划。ACMES将在六月十一日至十二日的波士顿龙船舟活动上,设立医疗咨询站,杂志民意测验站及抽奖。在场的十几名临床医生已报名参加医疗咨询站的义诊。大家群情激昂,谈笑中诸多“规划”驾定

除了这些正事,大家说说笑笑,互通生活心得。其中热门的话题是“哪是实惠旅游景点啊”,“我儿子教我打网球—”,“你老公—”。佐以美酒佳肴,真的是好轻松。

酒足饭饱后,大家涌到甲板上,极目远眺。又以美丽的波士顿为背景,拍了一张又一张的倩影,女士的兴致大大超过男士。

麻州大学商学院刘瑞明教授是中文杂志的资深市场顾问,他组织的两个MBA学生小组刚刚完成了对于中文杂志的市场调查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建议报告,他为学会及杂志社的全体母亲们敬献了“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叫好声、掌声一满舱。继后女士们加入了非常儿童的“火车跑”以及肆无忌惮的甩跨劲舞,那叫一个陶醉——

这里特别要感谢这项“出海”活动组织者李维根医师出色的领导以及由他和庄宁、 施菊芳、王品秋所组团队为此奉献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如此巧妙的计划,这般周到的安排, 使这个母亲节的工作性春游魅力无穷,令人流连忘返。(牛江河报道,王品秋摄影)。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第二届常見病系列讲座—庆贺北美医学与科学肝炎专刊问世

继2月20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在哈佛附属McLean医院举行的第一届常見病系列讲座后,第二届常見病系列讲座于3月27日仍在哈佛附属McLean医院隆重举行。

讲座分两部分,由刘昭医师和李维根医师分别担任主持人,八位医学专家依次发言,交流了他们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近百名新英格兰地区的医护人員出席会议。

在第一部分发言的有胡克勤医师,加州大学尔湾分院临床医学教授,肝病中心主任,演讲主题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化疗药物进展”,他介绍了Nexavar作为第一个靶治疗化疗药已被证实增加晚期肝癌存活率,这对于肝癌高发的亚裔人群意义重大;Om P. Ganda 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副教授,加斯林糖尿病中心血脂科主任,发言的题目是“糖尿病与高血脂管理的个案研究”,他通过病例分析讲授了当今糖尿病及高血脂的临床指南,并指出亚裔人群糖尿病与高血脂症的严峻上涨形式应该引起医疗界高度的重视;Linden Hu 医师,塔夫茨大学医学院传染病教授,在讨论“莱姆氏病2011年的诊断和防治进展”时阐述了目前所用血清学检测的局限性,以及目前新的诊疗技术提示的新战略,此病在新英兰地区的好发不可低估,而且可合并关节炎,心脏病,神经及脑病而致残,应该提高对于该病的全面认识;刘子韬医师,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及妇产科医师,认为对“不规​​则子宫出血” 这一最常见的妇科问题,除了病史和体检,也应进行相应系列评估,包括血液检验,子宫颈涂片和子宫内膜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除外癌症及其它可以纠正的导因。 在下半场会议中有另外四位医学专家继续演讲。陆蔚东医师,前新英格兰针灸学校中药系主任,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首席针灸专家,在“肿瘤针灸,一门新兴的学科 ”的主题下指出据癌症治疗中针灸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症状以及减缓副作用,这已经被大量的严格的临床随机试验所提供的数据所证实;Le Min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格姆和妇女医院内分泌学研究员及临床医师,在演讲“女性更年期的激素替代疗法与-妇女健康的思考” 时,对激素治疗、癌症风险,年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数量分析,提出了对于激素替代疗法的最新方案;Hannah  Lee医师,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肝病专科医师,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亚太人群肝脏健康项目主管,用具体案例分析了应何时开始和停止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的治疗 ;最后发言的是Peter Stone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格姆和妇女医院的心血管病副教授,Samuel A. Levine心脏监护中心共同主任,在他的演讲主题“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几点思考”下,Stone医师从流行病学,初始治疗原则,最新进展以及最佳治疗方案四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他的观点,随着亚裔饮食西化,冠心病及心梗在亚裔人群的发病日益增加,尤其作为猝死及英年早逝的元凶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些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与会医务工作者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演讲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在四川饭庄晚宴时继续兴致勃勃地交流和探讨并共同庆贺北美医学与科学www.najms.net第十期暨第一期肝炎专刊出版。。晚会由学会骨干顾晔博士及曹阳主持。晚宴时间,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会长及“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主编孔学君医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美中医学交流学会(ACMES旨在利用强大的美中医学界专家阵容,以现代网路技术及中英文医学期刊为平台,建立多方位美中医学教育及交流的跨国学术性实体。时下肝炎专刊的问世是杂志社及学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特别为社区服务奖获得者庄宁博士,史菊芳博士颁奖。她并感谢各界人士支持。ACMES 副会长及副主编宋一青教授向大家介绍继肝炎专刊之后今年将陆续出版癌症,自闭症,糖尿病心脏病专刊,号召各科医务人士积极投稿,进一步提升杂志质量。肝炎专刊主编胡克勤教授手握50几页的彩色精装杂志感慨万千,他特别感谢杂志社成员的鼎力合作使这期高质量的肝炎专刊顺利出版。ACMES副会长吴晓芸介绍了学会各项交流及教育项目,去年是丰硕的一年,今年将再创辉煌。杂志社资深市场顾问刘瑞明教授高度赞扬中英文杂志的大量工作及潜在的社会价值,他正在组织他的几个MBA学生小组对于中文杂志“北美医学与健康 www.najmh.org ”开展第二次大规模市场调查,希望这份华人社区诞生的医学杂志能真正成为我们华人的良师益友及健康顾问,他就问卷设置征求与会者意见,并诚恳期待大家的支持和参与,有兴趣参与写稿、审稿、组稿、编辑、顾问等请分别与 editor@najms.neteditor@najmh.org 联络 。多位杂志社资深编委及编辑在席传阅杂志并参加座谈如副会长及资深编委林旭医师,常任理事及资深顾问刘京医师等等。

与会者人手一份肝炎专刊(总第十期)及新出版的第十七期中文杂志,晚宴席间大家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气氛异常热烈。为了庆祝肝炎专刊的问世,学会特邀青年古筝演奏家翁惠女士演奏,她精湛的表演动人心弦;男高音歌唱家段小毅一曲九一八”“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感人至深;刘瑞明教授,刘京医师,王英医师,孔彦平医师等纷纷即兴表演,当顾晔博士宣布抽奖,使晚会气氛达到高潮.

会议的成功与组委会及众多志愿者大量工作密不可分,组委会成员包括孔学君,刘昭,李维根,史菊芳,庄宁,宋一青,马建涛,王品秋,吴小芸,林旭,刘京,张虞安,万剑波,顾晔,曹阳,周人志,张丹如,胡克勤,张伟,李豫伟,马中泽,孔亚,翁,王娟,李翰娜,王晓春,周俭等(供稿:牛江河博士;摄影:万剑波博士,牛江河博士)

 

图一,演讲人、主持人和组织者

图二,部分与会者

 

元宵佳节献双刊  常见病讲座甚圆满—ACMES 2011年2月20日活动纪实

2011年2月20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在哈佛附属Mclean医院会议室隆重举行第一届常见病系列讲座,先后八名专家教授演讲,百余名新英格兰地区的医护人员出席会议。这些讲座主要针对家庭医师及内科医师,涉及亚裔人群常见病乙型肝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肿瘤放疗,炎症中西医结合等临床常见问题。 会议由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孔学君及麻州大学医学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人志联合主持,八名讲师包括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肝病专家潘启安教授,华盛顿特区内科主治医师, 马里兰州健康资源委员会专员李家裘医师,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李小玉教授,哈佛大学Mclean医院药理学David Lee教授,内分泌专家龚宇虹医师,哈佛大学Brigham & Woman 医院放疗专科医师Ray Mak, Marino 中心中医刘京医师,S&T公司总裁苏庄博士,他们的讲演深入浅出,与会者竞相提问,气氛极为热烈,在探讨学术问题的同时,还对后续系列讲座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并表示热切的期待,大多数与会者已报名参加3月27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常见病系列讲座。3月27日的讲座将包括代谢综合症,冠心病,lyme 病,月经不调,肝癌等。大家一致认为,家庭医师及内科医师是临床诊治的基本环节,是连接病人及各科专家的重要枢纽,是临床多元梯队的灵魂。对于家庭医师(PCP)的继续教育及常见病研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及诊疗质量。主流医学分科不断细化,专科医生“专家”化,反而忽视了传统的整体观念及个体化特点。一些多种主诉的慢性病病人常被各科转送仍然诊断不清而冠以神经官能症或抑郁症患者。组织者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讲座,增加家庭医师与专科医师的交流,增加主流医学与补充医学,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交流,强调整体观念,保健医学,不仅有助于诊断疾病,更主要的是找到亚健康、亚臨床、慢性病之导因,通过营养医学、饮食改善、生活形态调整、压力管理和运动等要素来制定个人化的干预方案以逐步平衡生理各系统之功能,从而达到提升身心健康的目的。正如李家裘医生借古人警句,最好的医生是能够置疾病于萌芽之中,大多数疾病诊断时已经没有治疗机会,应视为一种失败。与会者讨论热烈,该讲座得到Mclean医院替代医学中心及美中药物企业家学会协助,组委会主要成员孔学君,周人志,宋一青,张丹如,刘京,庄宁,史菊芳,周检,张伟,邵莹,顾晔,王晓春,马忠泽,李家裘等,还有很多的志愿者付出了大量的工作。 讲演后在四川饭庄举行晚宴庆贺元宵节,席间大家仍然畅谈心得,讨论如何通过家庭医生以身作则,切实提高我们社区的健康意识,体检常识,特别推崇防病概念。晚宴后,“北美医学与科学”与 “北美医学与健康” 杂志主编孔学君医师为大家介绍新近出版的最新期中英双刊,并代表美中医学交流协会恭贺大家新春元宵健康美满如意。孔医师强调指出全英文医学专业杂志“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www.najms.net) ”,将一如既往是ACMES的重点扶持项目。它的宗旨是汇集最新医学前沿水平的医学研究论文,其特色是突出亚裔人群发病特点的专题研究,及中医中药基础研究成果,以促进中美医学学术交流及国际接轨,攻克医学难关,探索医学奥妙,以造福亚裔人类健康事业。在2011年度杂志社将出版肝炎,肿瘤,自闭症,心血管代谢病的四个专题特刊,其中肝炎专刊将在本月完成出版发行。随后各期专刊也将在NAJMS编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努力下顺利完成出版。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学术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希望有识之士,志同道合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投资,赞助,供稿,编辑,审稿等各项工作,为提升杂志的质量和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使这诞生于华人社区的医学学术杂志,真正走出我们社区,与主流学术界接轨并作出我们的贡献,从而更好地馈赠服务于我们社区及族裔。中文杂志 “北美医学与健康 (www.najmh.org) ”是ACMES的另一中心工作,作为大众医学科普杂志将继续刊登高质量文章,以美国实证医学为基础,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建立网上注册,读者论坛,编辑与读者见面会,网上调查问卷,有奖征稿等活动,刊登华人社区新闻,活动及重要讯息,扩充广告栏及信息平台,并与中美著名网站联网合作。此外,ACMES将一如既往地以促进亚裔健康为己任,举办各种系列讲座,学术会议及国际培训交流项目。孔学君医师最后呼吁华人社区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提升我华人族裔的社会地位及整体水平,李家裘医师在他的精彩讲演中倡导华人医生联合起来,获得我们应有的权益及福祉。他们的发言赢得听众极大的共鸣。晚会由ACMES执委会骨干张伟博士及邵莹女士主持,他们随后向大家介绍了才华出众的青年古筝演奏家翁慧,中央音乐学院古筝系毕业的硕士。她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独奏“晓雾”及“渔舟唱晚”观众无不为之精湛的表演倾倒;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段小毅一曲“长江之歌”“我的太阳”动人心弦,还有男高音歌手,麻州大学市场学教授刘瑞明,女高音歌手李艳的歌唱也感染了与会者,人们纷纷上台大显身手,美好的和声甜蜜的元宵,令人回味无穷。(ACMES供稿,摄影:万剑波,宋一青)

 

推广中英双刊,聚焦亚裔健康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ACMES)学术年会纪实 

 

 

 

 

 

 

 

 

 

 

20101030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ACMES)在位于波士顿哈佛医学院校院区的 Best Western 酒店隆重举行了以“亚裔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学术年会,近300名全国各地医生学者出席,包括远道从中国赶来的访问医师及学者。

就亚裔健康的热点问题举办的专题论坛下午3时开始,包括糖尿病,自闭症,乙型肝炎,癌症治疗四个专题论谈,由哈佛医学院以色列医院内科张丹如医师主持。先后10余名医学专家精彩讲演,涉及常见病的最新进展,聚焦主要的华人健康问题。会间座无虚席,气氛异常活跃。

糖尿病专题讲座,由麻州Beverly医院内分泌专家刘昭医师主持。糖尿病在华人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健康威胁。来自Dartmouth-Hitchcock(NH) 医疗中心的糖尿病专家孔彦平医师讲述了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合并症的最新临床进展;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an’s Hospital的流行病专家宋一青教授介绍了糖尿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在中国人群的发病特点以及预防研究最新进展。

自闭症专题有三位专家先后讲演。自闭症这一严重终生疾患近年来发病率急剧增加,引起社会和学术界广泛重视,也为华人社区极为关注。首先由麻省总院Ladders自闭症专业门诊的小儿神经发育专家Katherine Martien医师讲授她在自闭症患儿脑电图变化的最新研究。随后基因分析领域的专家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室主任吴柏林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室在自闭症基因病理学方面的最新突破性成果。麻省总院刘京医师介绍了自闭症检验方面的新手段:功能性核磁共振 (fMRI) 检测脑区血流量分布,以及与中医针灸相结合的新设想。

乙型肝炎专题由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肝病专家刘丹阳医师首先介绍了乙型肝炎治疗及预防的最新进展,以及治疗耐药问题。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的肝癌专家Rebecca Miksad教授针对乙型肝炎及肝癌在亚裔人群的发病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众所周知,乙型肝炎及肝癌是亚裔人群的隐形杀手,对于乙肝的防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肿瘤一直是华裔人群第一杀手,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白人群体第一杀手为心脏病,其次方为肿瘤),尤其肝癌,胃癌等不成比例的高于其它人种。针对这一严峻课题,以色列医院肝癌专家Rebecca Miksad医师再次发言,分享了当今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进入特异的“靶”治疗阶段;麻省总院的麻醉疼痛专家茅健人医师演讲了肿瘤病人镇痛方面的最新进展。麻省总院中医师,麻州中医协会主席张君豪博士向大家介绍了针灸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及科研成果。

本届大会特邀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著名肝病权威 Myron Tong 教授和华盛顿乔治堂大学的肿瘤专家 Ruth He 教授分别就亚裔健康的隐形杀手肝癌作专题讲座,大会还同时承办医师继续教育 (CME)的冠心病及丙型肝炎专题讲座,分别由芝加哥大学心脏病专家 Arora教授及费城爱因斯坦医学中心肝移植专家 Araya 教授授课。CME课程分别由学会两位副会长麻省总院疼痛医学专家林旭医师及麻州大学医学院内科周仁志医师亲自主持。学会希望通过这一学术盛会,增进亚裔健康意识,敦促中美医学交流,提高亚裔健康水平。

在晚宴席间,大会主席, ACMES副会长吴晓芸女士主持大会并向来宾及赞助者衷心致谢,随后邀请ACMES会长,哈佛医学院以色列医院内科孔学君医师致开幕词。孔学君会长向来宾介绍了ACMES作为非营利医学学会旨在增进中美医学交流提高亚裔健康水平,学会以扶持及推广中英双刊为工作重点并以中英双刊为平台在医学教育及中美医学交流方面展开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英双刊也在稳步发展。中文期刊“北美医学与健康”是针对北美及全球华裔人群的医学科普杂志,迄今已出版15期,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正逐渐成为华裔人群的健康之友及医患之桥,不久将与国内最大的医生网络之一“丁香园”建立密切合作平台。英文期刊“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为全英文专业期刊,已出版9期,重点刊登亚裔人群发病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题研究,为促进中美医学交流及国际接轨提供信息平台。英文杂志下一期将为肝炎特刊,由加州大学尔湾分院肝病主任胡克勤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现已在10余篇论文的最后审稿阶段。明年计划就亚裔常见病特设增刊及专刊,初步包括糖尿病,肿瘤,自闭症等热点。我们明确的目标是将该杂志办成SCI可索引的,国际知名的 和有亚裔特色的医学科学杂志。再次欢迎所有华人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自己的杂志。随后,孔学君会长代表ACMES为在今年为社区医学健康事业作出突出成就者颁奖: 2010社区服务奖授予胡克勤医师,李家裘医师,刘昭医师及宋一青教授;作为学会及杂志主要奉献者的肝病专家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副教授潘启安医师),Myron Tong 教授,Ruth He 教授参与颁奖。优秀讲演奖授予Myron Tong 教授,Ruth He 教授,Katherine Martien医师 和Rebecca Miksad 医师。孔学君医师呼吁华人社区及组织对医学健康教育赋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全体华人团结一致,奉献爱心,参与并支持美中医学交流协会所扶持的诞生于我们华裔社区的中英文杂志以及非营利的各种医学教育项目,推动中美医学实质性项目交流,同时进一步促进华人社区医学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随后Myron Tong 教授关于肝癌的主题讲演引起听众的多次热烈掌声,使晚本次学术年会达到高潮。

参与各讨论会的近三百名听众对这些讲座给与高度好评。通过踊跃提问和讨论,大家都认识到亚裔人群的发病有其特点,应引起医疗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我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为了庆贺 ACMES学术年会,波士顿的当地艺术家受邀联欢献艺,刘京京,曹阳主持庆典晚会,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在之后长达一个小时的东西方音乐会演出表演了新疆舞(Rui Tanimura),京剧(周俭),男高音独唱(段小毅),女高音独唱(Rubi Tanimura), 钢琴伴奏(Tina Ho),爵士健身舞蹈(Denis Haynes)。同时进行的是晚会抽奖活动,揭晓结果除了Blue Ginger 的免费餐,健身舞礼卷以外,最有趣的是“今年最佳医师” 中奖者竟是一个鬼节专门为医生制作的 Costume。由健身舞专业教师兼注册护士Denis Haynes 带动全场起舞,将整个晚会带入了欢快的气氛。

学术年会的圆满成功归功于众多专家学会成员和听众的积极参与奉献,以及组织者们宗旨明确的完美设计。参加者在曲终人散后依然流连忘返,并希望今后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今后举行更多这样的盛会,为亚裔医学健康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亚裔健康保健的各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为提高亚裔人群医疗保健质量和健康教育水平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学术年会的圆满成功也归功于众多的赞助者(sponsors),包括 Onyx Pharnaceuticals, Expert Exange, Clinical Viewpoints, GaxoSmithKline, Gilead, Bristol-Myers Squibb, Sanofi Aventis, Novo nordisk, Metlife, Citi bank,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Blue Ginger, Sichuan Garden, AiHeart International, Inc, Overseas Chinese-American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OCEAN), Jazzercise.com, ARBC Financial Mortgage Corp., Keller Williams Realty, 华软装修公司等,再次特别致谢。

大会的组织者包括吴晓芸,孔学君,李家裘,林旭,周仁志,宋一青,顾晔,齐润娟,庄宁,刘京京,曹阳,刘京,王晓春,张丹如,周俭,武士瑾,周宁,张伟,胡克勤等为大会成功做了大量组织工作,还有陈虹,吴凯宾,张虞安,岑慧芝,曾红,史菊芳,郑元,任汀,刘昭,刘蕴怡,王涓,孙香兰,Arjun Mahadevan, Vikram Mahadevan 等也积极协助,在此特别表彰。(ACMES 供稿)

 

  群英汇集波城聚焦亚裔健康

      —-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亚裔健康教育推广盛会纪实(一)

2010612日,美中医学交流协会 (ACMES)在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畔的Holiday Inn at Beacon Hill隆重举行了首届为倡导及推动亚裔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医学讲座以及慈善募捐暨时装表演的盛会,两百余名在新英仑地区工作的医生,护士,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及几十位政界,商界,法界代表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华人社区对医学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倡导全体华人团结一致,奉献爱心,参与并支持美中医学交流协会所扶持的中英文杂志(北美医学与健康)以及设立的国际医师培训项目(IMD)和其它教育项目,计划在今后的5年内在美国一流医院培训1000名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骨干医师,推动中美医学实质性项目交流,同时进一步促进华人社区医学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下午的医学讲座,来自马里兰肝炎项目负责人内科专家李家裘医师和加州大学Irvine 分校的肝病科主任胡克勤教授分别作了关于乙肝的专科讲座涉及乙肝的早期预防,诊治原则,以及在孕妇和育龄妇女的一些特殊问题;来自亚特兰大Emory University的心脏病专家Nanette K. Wenger 教授作了关于冠心病早期防治的专科讲座。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些讲座深入浅出,助益非浅。会后听众涌跃提问,讨论热烈。大家都认识到亚裔人群的发病有其特点,应引起医疗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我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晚宴席间,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刘昭医师及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会长孔学君医师分别致开幕词。专程从华盛顿赶来的特邀贵宾,前美国劳工部首席财务官莫天成(Samuel Mok) 先生进行了关于医疗体制与中国的主题演讲。 先生就中国健康医疗体系的讲演解析了目前中国医疗体系的不足之处,肯定美中医学交流协会为提高中国医疗水平和国际接轨的努力,并就协会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深刻积极的建议。 先生的演讲高屋建瓴,深刻而生动,受到听众多次热烈的掌声。在之后长达一个小时的时装表演中,模特们先后展示了中国传统服装旗袍,唐装以及美国流行服装,再配以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琵琶,扬琴等的伴奏,让整个活动达到高潮。与整个活动同时举行的还有现场拍卖中国传统字画工艺品,大家积极踊跃倾囊相助,现场气氛极其融洽。会后,许多参加者认为这次活动规模宏大,组织完美,宗旨明确,圆满成功,而且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并希望今后美中医学交流协会可以更多的举行类似活动,为提高亚裔人群医疗保健质量和健康教育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武世谨 供稿)

 

  提高健康水平,体验时尚生活

      —- 美中医学交流学会亚裔健康教育推广盛会纪实(二)

 

大会的成功是众多的组织者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刘昭,副主席刘蕴怡,及核心成员周宁,孔学君,武世瑾,Diane Chapman Diane Agoun, 庄宁, 顾烨, 邵颖,刘京京,陈红, Winnie Shum, 张伟, 周检, 田盛西, 宋一青, 刘京, 张艳玲, 容榕, 周丽斌,沈萍, 曾红, 孔亚伟, 张震宇,John Cao高博,王晓春等;CME 主持人:周人志,陈露西;晚会主持人:刘佳宁,范顺;摄影师:张玉安,万建波,Lisi Cai, Hong Shao, Junwei Lu特邀的嘉宾刚刚连任的Acton School Committee主任孔轩,海外华人企业家学会(OCEAN)会长苏庄,教育部主任吴凯宾

也参与了志愿者的行列,其他志愿者还有陈娟,肖泽宇,黄丽丽,谭睿等等。他们都为大会的成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及数月的劳动。

本次盛会受到多家公司及个人的慷慨赞助及支持,他们包括:Novonodisk Gilead AuxiliumDaiich-Sankyo Sanofi-Aventis NewYork Life insurance Dr. Mark Li, Merck Bristol-Myers Squibb Amylin Johnson & Johnson, Condor International Advisors, LLC, Soodee, Kim’s FashionChinese Performing Arts and Chinese Chamber of Music Boston并有以下公司及个人慷慨捐赠:OCEAN(留美华人企业家协会), Holiday Inn, Chinese Chamber of Music Boston, Abby Park Cuisine, Catherine T. Chan (谭嘉陵), 郭义芳, 张力行, 付明辉, 刘京, 曾红 , Laurie Rosenblatt, Jim Leary, Priority One Auto Rental, Soodee, Kim’s FashionOlive Li等等。 再次一并致谢!                  (万剑波等摄影,王晓春制作)

 

本刊承办医生继续教育讲座 (CME)

如何在亚裔社区最大限度的诊治乙肝

2010年4月9日,“北美医学与科学”副主编,杂志社加州分社社长,加州大学Irvine分院肝病科主任,内科副教授胡克勤医师,从加州来到杂志社总部波士顿,在位于查尔斯河畔的聚福轩餐厅会议室为当地30余名临床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科研成果,讲授了题为“如何在亚洲社区最大限度的诊治乙型肝炎”的学术报告。他的讲演深入浅出,从亚裔人群乙肝发病情况,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具体措施及对于预防肝癌的重大意义。胡医生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堪称乙肝方面专家。他的报告生动而精辟,获得了与会医生的高度评价及涌耀提问,报告会及会后讨论持续2小时之久,与会医生纷纷表示收益匪浅,强烈要求胡医生在不久的将来再访波士顿,就乙型肝炎的最新抗病毒治疗方案做一个更为详尽系统的介绍。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的主编,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内科孔学君医师主持了会议,北美医学杂志社十几名编辑也应邀参加了盛会,他们包括北美医学与科学杂志的另外两名副主编,哈佛大学流行病专家宋一青教授及麻州大学肿瘤研究专家陈建行教授;杂志社编委资深顾问,麻省总院研究员刘京医师;编委会专栏编辑,哈佛大学退伍军人医院病理学家黄勤教授;杂志社编委,麻省总院麻醉科疼痛专家陈露西医师,哈佛大学以色列医院内科的Grace Perez-Lirio医师,及消化科关荣基教授,内科刘敏平医师,高级护师丁倩玮 (NP),Pamela Fox(NP),在麻省总院进修的西南交大药学专家谭睿教授等;北美医学与健康杂志编辑容榕医师,陈娟,马建涛医师,张震宇博士,武世谨等。会议期间孔学君医师报告了本杂志社中英双刊的进展及今后规划,编委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为中英双刊同心协力,竭诚奉献,并提出诸多宝贵的建议。 (本刊供稿)

 

英文杂志名誉主编,美国科学院院士 Dr. Alexander Leaf, 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内科学及预防医学专家,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内科教授Alexander Leaf于今年 3月27日接受本刊邀请正式参加英文杂志“北美医学与科学”编委会任名誉主编 。 Alexander Leaf教授德高望重,在医学界享有盛名。他多年来一直在哈佛大学麻省总院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曾担任内科主任多年,他有四名学生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率先证明鱼油Omega-3对于心肌梗塞的预防作用,创立了麻省总院首曲一指的脂肪酸代谢研究室,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了发表在“科学”“自然”及“新英伦医学杂志”等著名杂志,并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包括1995年的George M. Kober medal 奖及 1997 A.N. Richards 奖等。Leaf教授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他多次到中国讲学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还去过新疆,西藏等地。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中国的文化及语言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现在除了坚持每天在麻省总院上班,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外,还一直在学习中文。 他除了担任本刊名誉主编,书写编评,还荣任美中医学交流学会顾问委员,并将出席6月12日交流学会组织的促进亚洲健康盛会并演讲。

上图:本刊主编孔学君医师与Dr.Leaf合影

下图:杂志社及学会骨干与Dr.Leaf 及夫人合影

后排左起:刘昭医师,周宁主任,刘蕴怡医师,武世谨,刘京医师

本刊资深市场管理顾问,麻州大学市场管理学刘瑞明教授

刘教授组织麻州大学及Bentley 学院MBA学生小组在Bentley学院网站设立对于本刊读者的市场调查问卷。他在问卷的前言中写道:

亲爱的朋友,

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关注的问题。您奋斗到今天,这一步来之不易。现在是为您自己和家人考虑的时候了。 有关健康和医学方面的资料大多是用英文写的,而那些英文的医学术语经常使我们束手无策。对于有些我们华人特有的健康和医学问题,更是无从查找。为此,我们一组在北美的华人医学专家出版了健康和医学方面的中文杂志。现在有在线阅读版本和印刷实体版本。

为了更好的满足您的需要,我们想听取您的意见。请您回答如下问卷 (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我们的杂志,请点击 http://acmec.info,(新网址www.najmh.org) 读完后请回答如下问题)。您的回答是绝对匿名的,请如实反映您的想法。 *特别声明:中文杂志网站改址:www.najmh.org

 

杂志社新闻 – 2010.4

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总院著名医学专家内科 教授Alexander Leaf 3月27日接受本刊邀请正式参加编委会任名誉主编

西奈山病理学家Dr. Tamara Kalir教授, 阿拉巴马大学流行病学家Dr. Edmond Kabagambe教授, 哈佛大学外科专家Dr.Adam Landsman教授, 哈佛大学药理学家Dr.David Lee 教授本月正式签约为编委会注入新鲜血液

PubMed 在4月15日前后对于本刊评审—结果不久就会揭晓。本刊管理编辑陈小槐及张澜静医师为此作了大量工作。

 2010年4月刊在责任主编宋一青教授主导下如期发表包括三篇研究论文及十篇综述。迄今,本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本刊各项规定逐渐完善,2010 编委会签约4月15日完成。

杂志社执行委员会:编委会常务理事孔学君,陈小槐,宋一青,胡克勤,陈建行,张澜静;顾问刘京,潘启安;出版社主管王晓春,副主管张震宇,技术总监高博,商务总监周宁

中文杂志网站改名为www.najmh.org

麻州大学管理系刘瑞明教授组织三个市场管理学生小组对于北美医学与健康杂志进行了广泛市场调查,在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时得到了200份回信,刘教授正在分析结果

与国内媒体丁香园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本刊编辑周丽斌医师作为联系人作了大量工作

中文杂志社新编辑队伍:陈娟,张震宇,丁倩玮,容榕,周丽斌,马建涛,康文彤,武世谨,梁婷婷,顾烨,武世谨;

常务编辑:王晓春,宋一青,刘京

网站管理:高博,王晓春,万建博;市场管理:刘京京

南京大学甘克超教授成为本刊顾问,麻州大学刘瑞明教授为本刊资深市场管理顾问

 

新年的祝福 ——

 谨祝大家健康,愉快,美满,如意!

“北美医学与健康”的同事,老师,学友及朋友们,

首先,在新年到来之际,在我们第十期出版之时,我谨代表北美医学与健康编委会对您们一年来的精诚奉献及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发起人及主编,我想借此机会回顾一下我们取得的成就。自2008年6月创刊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美医学与健康杂志正稳步发展。

1) 本刊建刊后很快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国际标准书号ISSN1944-0936(印刷版)ISSN1944-0944(电子版)

2) 由资深的医师及医学科学家为主体的编辑成员遍及北美各地并逐渐形成了坚实的核心团队

3) 我们已建立了具备检索互动功能的专业网站 www.najmh.org  

4) 至今出版10期包括数百篇医学科普文章,涵盖不同的医学领域,该期刊在北美读者群得以良好反馈,实为始料未及。

5) 电子版发表在网站并电子邮件发送,供世界各地华语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印刷版为全彩色16K,免费赠送北美各地图书馆,中文学校,医生诊所,护理院及老人活动中心等。目前每期印数在5000册,已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6) 期刊已受到国内有关机构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市场全面发行已是势在必行。我们正与北美及中国不同机构洽谈合作发展的计划。

在庆贺我们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深感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为我们设置了新的和更高的目标,我们需要广拓人力物力资源,吸收更多的精英尤其是国内的专家学者,共同合作,提高杂志的质量及发行数量,赢得更多地读者以开创崭新局面。真正实现本刊的主要宗旨,以美国现代实证医学 (Evidenced Based Medicine) 为基础, 向北美乃及全球华裔人群包括中国民众介绍北美医学进展, 最新健康理念,促进中美医学交流及中西医结合, 最终提高华裔人群的健康水平。

在此,特别感谢高博先生的富有创意的封面设计,网站设计及管理等大量工作;特别感谢朱正昆先生及王中山医师在最初倡导,参与版面及栏目设计以及各种规划建议;特别感谢万剑波博士为网站输入及管理所作的各种工作;特别感谢刘京医师,周宁先生,宋一青教授,潘启安教授,胡克勤教授,陈晓槐教授为杂志集资及发展规划所付出的大量心血;特别感谢孙艳萍教授,丁倩玮护师,刘锦红医师,钱毅博士,刘昭医师,马建涛博士,黄勤教授,王熙博士,廉清宇医师,陈露西医师,郑辰娟护师,曾赛环护师,赵晓琴医师,刘京京博士,顾烨博士,孔亚伟博士,张振宇博士,康文彤女士,张蓓博士,卢洁教授,冀鹏医师,陈娟女士等等众多的奉献者,特别感谢任瑞宝教授,张引律师,李家裘医师,陈东风教授,卢山教授,刘丹阳教授,陈建行教授,张丹如医师,周人志教授,孔彦平医师,朱彤医师,匡平平教授,蔡春波教授,杨静华教授,张宝忠教授,朱正伦教授,田圣西律师,张艳玲女士,万兆奎博士,高立新先生,MitchellAlbert教授,王一涛教授,张银俊女士,吴凯彬先生,李小玉教授,吴皓医师,刘瑞明教授,谭睿教授,高伟博士,宋理军医师,关荣基医师,刘敏平医师,张伟博士等等所给与的宝贵建议,特别感谢各界的朋友同事对于本杂志的大力支持。其次,特别感谢我的爱子王睿萌及王博然奉献的心爱图片,给于的理解与鼓励,以及我的母亲谭淑娟医师,我的弟弟孔学民医师为杂志文字校对,打字,印刷,邮寄等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后,由衷地感谢我的先生,共同发起人及责任主编王晓春博士为杂志所作的日以继夜的大量编辑,排版,美工,设计等各项工作。

朋友们,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中美医学交流的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为了我们民族的昌盛,为了我们祖国的富强,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使每一个明天更加美好!朋友们,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干杯!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北美医学与健康”主编孔学君 医师敬呈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成功赞助访问学者俱乐部学术研讨会

北美医学杂志社(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NAJMS)于2009年11月21日在哈佛医学院成功地赞助访问学者俱乐部的学术研讨会,波士顿地区的访问学者及当地生物医学界人士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了NAJMS编委会成员麻省大学医学院的卢山教授,哈佛医学院肝移植研究中心主任刘丹阳教授,达特茅斯大学的孔彦平医师,西南交通大学来哈佛医学院的访问学者谭睿教授,哈佛医学院的刘京医生作了关于学术及职业发展的精彩讲座。NAJMS主编孔学君医师及其骨干编辑宋一青教授,孙艳萍教授,刘昭医师及刘京医师向与会者介绍了中英双版并阐述了该杂志作为促进两地学人合作与互动的桥梁所担当的使命,引起了与会者共鸣。

NAJMS 的编辑队伍以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其它几十所北美著名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教授为主体,来自生物医学几十个不同领域,不同的研究机构及数十个不同的华人专业组织或联谊会。NAJMS 组织上独立运营,诞生于华人社区,聚集了华人社区的精英,跨学科跨组织的编辑队伍,为整个华人社区服务。NAJMS骨干编辑会后当天及11月29日欢聚一堂对大会进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中美医学交流应该可以通过NAJMS的桥梁作用从美国土地上做起。杂志社的宗旨之一是提升华人在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因此华人齐心合力办好《北美医学与科学》也是大家的共识。希望有一天中美两国医学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把《北美医学与科学》 办成高水准的国际医学杂志。与会者一致表示愿为中美交流和杂志发展而努力奉献。

 

庆祝《北美医学与健康》期刊的正式出版发行

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七日,近五十名在波士顿地区工作的华人医生,护士,生物医学研究人员,以及六位从中国大陆来美短期访问的医生在麻省莱克星顿市的扬子江酒店汇聚一堂,庆祝《北美医学与健康》期刊的正式出版发行。

《北美医学与健康》是针对北美乃及全球华裔人群的大众医学科普中文期刊。主要栏目有”医学新闻",”医学进展",”病例报告","名院风采","药物讯息","咨询门诊","健康指南","预防医学","法律顾问"等。《北美医学与健康》编辑部由在北美行医多年的华人医生和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组成,其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在哈佛及其它著名的美国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任教的临床讲师或教授。该刊的主要宗旨是以美国现代实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为基础,向北美乃及全球华裔人群包括中国民众介绍北美医学进展,最新健康理念及保健知识,以增进中美医学交流及中西医结合,提高华裔人群的健康水平。在科学性的前提下力求实用性及趣味性。该刊为大众医学科普月刊,在波士顿出版,发行至北美地区各医院,诊所,护理院,图书馆,中文学校等,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相关部门,医院及医学院校。
同时,《北美医学与健康》编辑部也将配套出版发行英文版专业刊《北美医学与科学》(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or NAJMS)。它将针对医生及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在选文上更注重专业性,其宗旨是汇集最新北美医学前沿水平的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并包括了亚裔人群临床特点的专题研究,及中医中药基础研究成果,以促进中美医学学术交流及国际接轨,攻克医学难题,探索医学奥妙,以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编委会也是由在北美行医多年的华人医生和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组成,其中大多是在哈佛及其它著名的美国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任教的临床讲师或教授。此全英文专业学术性期刊,初定为季刊,在美国波士顿出版,印刷版以邮寄方式发行至世界各地医务人员及医学专业人士。
该聚会由哈佛医学院的孔学君医师主持,席间大家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对这两种期刊的热切期望,也踊跃地献计献策,我们相信在各编委的努力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下,这两种期刊会越办越好,真正成为传播交流医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华裔社区及中国同胞的健康顾问及良师益友。(王玺)
 
25468 Total Views 6 Views Today

One Response to “杂志社新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