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的抗争史:1984-2009

Editor Posted in 2009.12, 医学广角
Comments Off on 对艾滋病的抗争史:1984-2009

 陈娟

 

艾滋病现状:研究进展飞速,治愈仍需时日

早在1984年,青年男同性恋如果发现淋巴肿大则意味着被判了死刑。那时人们甚至不知道艾滋病如何传播,何种人群最易感染,以及它的危害性。“对于和艾滋病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们来说,他们知道病人的命运却又束手无策,” 多伦多St. Micheal’s Hospital的Phillip Berger博士说。

Phillip Berger博士是1980年代最早发现并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之一。在那时,医生们并没有检测艾滋病毒的方法,更不用说有治愈甚至减慢艾滋病病变的药物。医生们也不能作出预防艾滋病的建议,因为当时有许多人坚信这并不是传染病,而是滥用摇头丸等毒品引起的。治疗艾滋病的医疗器械极其有限。“医生们能做的就是安慰病人,别无其他。” 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流行病,病人一旦被诊断该病,不出几年就会死亡。 More »

自闭症和“天才白痴”

Editor Posted in 2009.10, 医学广角
Comments Off on 自闭症和“天才白痴”

自闭症是世纪之谜,也不妨说是世纪之灾.似乎和自闭症像连贯的都是让人灰心甚至绝望的: 病因不知,很难治愈,患者多半需要终身护理。但也有例外,那就是近年被愈来愈受关注的(或曰被炒作的)的“天才白痴”现象,成为一道颇有喜剧意味的有趣风景。

此一名词本身就有一丝黑色幽默,甚至有恶搞或挖苦的意味。首先大多不是“白痴”许多相当有自我意识,而“天才”论更会让许多望文生义者无地自容的。

More »

潜伏深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泄漏的医学问题!!!

Editor Posted in 2009.06, 医学广角
Comments Off on 潜伏深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泄漏的医学问题!!!

王晓春 博士 PhD

新华网伦敦2月16日电 英国海军参谋长乔纳森·班德16日证实,英国核潜艇“前卫”号和法国核潜艇“凯旋”号本月早些时候在大西洋发生了相撞事故。虽然没有更大的后果,但已然提醒了人们几乎忘却的恐怖记忆。那就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在无时不刻地威胁着人类。然而这柄剑不是高悬在头顶,而是潜伏在万里深海之中。他们是各国的核潜艇部队。 自从1954年1月21号美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至今,世界上已经有500余艘核动力潜艇在大洋深处游弋。三万里海洋尽为其遨游,有如全美高速公路仅有两辆车行驰,竟也能相撞。人们分析潜艇相撞的原因和潜在后果,更认为核泄漏(及其它核武器事故)的危险不可轻视。 More »

医生帮助下的安乐死逐渐为美国社会接受?

Editor Posted in 2009.02, 医学广角
Comments Off on 医生帮助下的安乐死逐渐为美国社会接受?

今年11月美国华盛顿州全民公投允许医生帮助下的生命终止。12月蒙大拿州女法官Dorothy McCarter裁决本州绝症病人选择有尊严的死亡是宪法保护的神圣权利。在此之前的十年俄勒冈是全美唯一允许医生协助自杀的州。

安乐死是美国医学和社会禁忌之一,为华人医生难以熟悉却又必须了解.   几十年来美国主流社会逐渐发展出一套”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意识形态和理念禁忌,如种族或人种的生理差别,男女差别,堕胎等。这些主流意志形态以占据道德高低自居,并有浓重的理想主义特征和宗教信仰背景,但他们不明言这一点,而宁可说是人文的和普适价值。不熟悉这点的国人往往不能理解为何这些论题成为政治风景的重要组成。

其实目前美国对待濒死病人和“安乐死”的实践越来越带有“实用主义”的倾向-毕竟维持生命和人权是有代价的(不是指病人所受痛苦这种代价-生命维护者不考虑这种代价)而美国经济又今非昔比。总的说,对于绝症晚期病程医生只好逐次加大吗啡等镇痛剂用量以减轻病人痛苦,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有自主性的病人可以选择停止积极治疗和撤除生命支持以图加速这种过程。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