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罕见病日– 半乳糖血症

admin Posted in 2015.02, 饮食健康
0

黄晓萍     波士顿儿童医院

 

今天是世界罕见病日,2015年2月28日,我与它的缘分开始于4年前我加入了波士顿儿童医院Gerard Berry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对半乳糖血症的研究。

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说它为罕见病一点也不为过,在我过去近8年的行医生涯中从未碰到过一例,在欧美多种族人群中它的发病率为1/3-6万[1],在亚洲人群的发病率比欧美国家更低,有研究发现典型的发病率约1/40-100万[2]。半乳糖血症的病因是体内缺乏分解代谢半乳糖的酶,首先它需要经半乳糖激酶(GALK)的催化转变为半乳糖-1-磷酸,再经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ALT)催化为二磷酸尿苷半乳糖,最后经二磷酸尿苷-4-表异构酶(GALE)转化为二磷酸尿苷葡萄糖经体内代谢。这三种酶的缺陷均可引起半乳糖血症,但GALK和GALE较GALT更为罕见。准确检测酶的活性对确定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疾病统计分析等都至关重要。为此,Berry实验室利用高效液相质谱分析方法建立了检测这三种酶的高灵敏度及精确性的方法[1.3.4]。就GALT而言,可检测出正常人均值的0.25%的残存酶活性,这对分类完全无酶活性及活性<1%的病例提供了希望。

半乳糖血症在美国还未纳入新生儿筛查之前也曾有延误诊断而导致死亡的病例,目前在美国50个州都已将其纳入筛查疾病之一,从而大大减少了此病在新生儿期的死亡率。就GALT酶活性完全丧失的经典型半乳糖血症而言,如没有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在新生儿期可有黄疸、肝病、脑病、败血症、贫血等并导致死亡。但只要早期发现,停止半乳糖、乳糖摄入患儿即可安然度过新生儿期并可能无以上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半乳糖血症是可以治疗的罕见病之一,所以新生儿筛查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其非常低的发病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筛查并未普及。

尽管新生儿筛查后许多病例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在一些严格饮食控制半乳糖摄入的患儿中仍有许多长期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的损害、智力和语言的障碍、生殖系统疾病、骨病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甚。Berry教授认为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与产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肌醇(myo-inositol)的缺乏有关[5]。为此我们实验室建立了基因敲除肌醇的小鼠模型用以研究其发病机制。Berry实验室还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半乳糖血症的干细胞模型并将此进一步分化为神经细胞以期通过体外实验来进一步研究此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影响。

Berry教授对半乳糖血症的研究已有40余年,其中离不开许多患儿家属的无私资助及他们的热心参与到各项临床及科研的研究中以帮助我们能更好的认识了解此疾病。去年我也有幸参加了两年一届的由半乳糖血症基金会举办的国际半乳糖血症会议,在那里我看到了患儿与家属的热情及支持、他们对新治疗方案的渴望、他们相互之间的帮助与扶持、各国医生的不懈努力及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疾病虽罕见但也因着它的罕见更易把大家拉得更近,相信只要大家一同努力总有一天会有更好的预防治疗方案,让更多的罕见病能得到更有效的预防治疗和筛查。

 

  1. Li Y, Ptolemy AS, Harmonay L, et al. Ultra fast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assay for galactose- -phosphate uridylyltransferase and galactokinase deficiencies. Mol Genet Metab. 2011 Jan; 102(1):33-40
  1. Lee BH, Cheon CK, Kim JM, et al. Low prevalence of classical Galactosemia in Korean population. J Hum Genet. 2011 Jan;56(1)94-6.
  1. Li Y, Ptolemy AS, Harmonay L,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galactose- -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 enzyme activity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lin Chem. 2010 May;56(5):772-80.
  1. Li Y, Huang X, Harmonay L,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nzyme assay for UDP-galactose 4′-epimerase: use of fragment intensity ratio in differentiation of structural isomers. Clin Chem. 2014 May;60(5):783-90.
  1. Berry GT. Is prenatal myo-inositol deficiency a mechanism of CNS injury in galactosemia? J Inherit Metab Dis. 2011 Apr;34(2):345-55.

 

 

维生素类的日常补充品安全吗?

admin Posted in 2014.08, 饮食健康
0

武丽,本刊编辑

在美国,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和苹果馅饼一样流行,特别是25年来,它们的销售一直上升,到达每年28亿美元的产消额,充满了药店,超市和健康食品店的货架。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安全吗?2014年六月的美国的消费者报告的第一页就这个问题做了回答。回答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品基本上对健康的改善无明显作用,有时还会对健康有危害!2013年消费者报告调查显示,55% 的回复调查的消费者认为,是政府要求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的制造商,在标签上要标注出产品的可能危害和副作用。实际上,政府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很多消费者也对盲目服用维生素类补充品的危害了解甚少。由此,我们对服用维生素类补充品的担心是有其重要原因的。

虽然我们购买和服用它们是想要保持健康,预防心脏病,肿瘤,骨折等,但是大部分维生素类的补充品尚未证明它们有其预防保护作用。24个最近发布的调查显示,最常用的维生素类的补充品,包括维生素D和E,甚至多种维生素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没有显示出对健康人的预防心脏病和肿瘤等方面的益处。更为关注是,对某些人群讲,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类的日常补充品可能产生危害。原因是它们不像非处方药品,维生素类的日常补充品是未经过严格审查,质量相差很大;再者,小胶囊里所含的成分是否和标签上一致?有无危险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品,消费者需要知道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大部分的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没有用处?2. 如需要补充的话,什么时候才能服用? 3.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有些草本成分有毒,根本不能服用。

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有助于健康吗?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均不能提供健康人服用多种维生素有益处的证据。虽然一些研究发现,吃水果和蔬菜多的人,摄入较高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患病的机率低于吃水果和蔬菜少的人。但是, 若服用同样和同等量的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结果完全失望,无一证明有效。为什么大部分的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没有用处?原因之一,因为在小药囊里的各种维生素类成分不能像饮食里的同样营养成分那样提供有益的作用。生物系统是复杂的,比如抗氧化,很多营养成分影响身体的抗氧化功能,不奇怪,几种分离的单一成分不会有效果,还可能有破坏作用。原因之二,自2008年以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警告了330种厂家产品,有掺假行为,有的掺入药的活性成分,但并没有标记出来,有的含有标签上未标的成分。标签上所标记和实际所含的成分相差很大,造成“错误标记”成为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市场的最大、最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常见有问题的产品包括改善某种功能的,如性功能,减肥瘦身和健美体型使用的补充品。更有甚者,有的补充品内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的植物和细菌。2013年发表的44种药草产品的DNA分析,少于一半的产品能够证明含有所标记的成分,而一半以上的产品并不含有标签上所标记的有效成分。为什么这么低质量的补充品能够进入市场呢?主要是来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待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的管理。对待维生素类日常补充品的管理类似于食品管理,通常认为它们是安全的,除非资料发现证明它们的不安全性。因此,如果没有更好的法律,消费者们实际上不知道他们到底吃了些什么。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食疗”而不用那些“维生素胶囊”;特别避免服用那些性功能增强,减肥瘦身,和健美体型产品,这些产品因安全问题被从市场召回的最多。如需要补充的话,征求医生的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如需要补充的话,什么时候才能补充? 理论上,对那些缺乏特别营养成分而将或已经导致疾病的人来讲,吞服一大把某种补充品是能起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比如, 怀孕的妇女可服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预防它们在怀孕期间的缺乏。但是,有些情况有盲目补充,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以下四个例子帮助我们认识滥用各种维生素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危险。

  1. 以往认为维生素E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实际上,维生素E的补充与否要具个人情况而定。据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研究,50岁以上的人,若微量元素硒水平偏低,补充维生素E 反而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如果,微量元素水平已在高水平,补充微量元素硒,不论是否同时补充或不补充维生素E,都会增加男性前列腺癌的危险。
  2. Omega-3 胶囊预防心脏病。如果每周食用2次或多次含Omega-3的鱼,可降低心绞痛和中风的危险,但是,据美国医学学会发表的研究显示,补充Omega-3鱼油胶囊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如心绞痛,中风和突然死亡等风险无关。鱼油胶囊不能提供和食用鲜鱼同样的保护作用, 甚至对有心脏病危险的人群也没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效果。
  3. 多种维生素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2014年的美国预防医学服务工作小组的报告分析发现,没有证据显示健康人群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直接关联。在一项5947名健康人群的调查显示,每日补充多种维生素组对男性头脑敏捷的年龄性下降方面,和对照组一样,没显示出有效性。
  4. 红萝卜素,维生素A的一种。临床试验发现补充红萝卜素有增加吸烟者得肺癌的危险。

不能服用的草本植物:以下的三种成分可引起许多和严重的问题,不论在任何情况, 任何原因,不能服用由它们制成的补充品。

卡瓦胡椒(Kava),用于治疗焦虑症,可减压,放松和减缓忧虑,副作用有肝损伤,包括肝硬化和肝炎。

育亨宾树(Yohimbe), 是治疗男性阳痿的药物。化合物为 yohimbine hydrochloride。但是,服用非处方的类似药物,可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心速加快,以及其他问题。

附子/乌头(Aconite),用于消炎和关节痛,可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道麻痹,心率失常, 甚至死亡。

食物和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

admin Posted in 2014.06, 饮食健康
0

作者:

饮食健康

 

William L Wilson MD

编译赵京雁博士

高度加工的食品(HPF)会增加常见脑部疾病的风险,比如自闭症,儿童多动症,阿尔茨海默氏病,抑郁症和双相性精神障碍等。目前有很多新的文献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但尚没有证据表明,饮食因素是自闭症的主要触发因素。 More »

食物中的盐和糖对健康的影响

admin Posted in 2014.04, 饮食健康
0

谭睿, MD, PhD

哈佛大学通讯记者爱德华·梅森报道,在近期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的营养座谈会上,乔安·曼森教授指出:“许多消费者都不清楚他们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盐和糖”,她认为生产厂家应该被强制要求在新的食品标签上表明这些内容。她与莫扎法里安教授、佛兰克胡教授共同认为并表示“糖、盐和其他营养物质应该被科学的分类”。
在美国,食物往往甜的过分,甚至就连那些所谓的“健康”水果饮料里都充斥着相当于六个曲奇饼那么多的糖分。这些我们所深爱的食物正在慢慢的让我们变成亚健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和流行病专业的胡教授周一时对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座谈小组成员们说到“毫无疑问,我们消费了过多的糖分。它不仅仅只是对你的牙齿不好,它会增加人们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而且对人的心脏也有害。”

仅仅在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委员会对全美食物生产厂商20年来第一次彻查的几天之后,胡教授在一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开交流讨论会上重申到: “糖、盐以及其余营养物质应该被科学分类!”新版修订后的食物标签必须用加粗黑体字以及显眼的字符向消费者表明所含的营养物质和卡路里量。他们同样也必须透露生产厂商到底在产品中加入了多少糖分,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帮助大众更加健康的饮食。

世界健康组织建议减少每天食物中提供卡路里的糖所占的比重,从10%降低到5%,这相当于8茶匙的糖。胡称之为“伟大但可达到的目标”。

作为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迁宁实验室的医学教授,胡指出“如果没有遵循这个建议将导致人们走向亚健康。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从糖中摄取热量占每天摄入热量10%以上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会增加40%。

专家组成员戴瑞什·莫扎法里安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他也建议饮食的焦点应以“简单碳水化合物”为目标,如精制谷物、土豆、糖等。

作为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心血管医学副教授,莫扎法里安说:“我们的卡路里50%来自于简单碳水化合物”。玛丽·波平斯指出,“一匙糖有助于减少用药,许多有益的健康的天然谷物都含一些多余的糖分,如果我们仅仅以糖分(来评价一种产品),我们可能误入歧途”。

胡说,相较于对食物(如百吉饼和土豆)中精制淀粉的复杂的跟踪,一种新的分类系统将成为相当简单地计量糖类中卡路里含量的方法。他还支持政府禁止销售含糖饮料或苏打水的计划。

胡教授说:“这些计划增加了人们对这一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的认识,使人们认识到没有灵丹妙药。”

专家组成员乔安·曼森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并任布莱根预防病学主任。乔安·曼森说新的食品标签将会成为迫使食品制造商减少糖和盐的添加量的关键。

曼森说:“在消费者做出选择时,有些东西可以看到并明显看出差异是如此的重要。这将(对厂商)施压,使其去开发低糖和低盐的食物。他们将作出其他选项。因为许多消费者对他们的食物中含糖、盐量没有概念。”

该小组还与赫芬顿邮报合作,并通过它的高级健康新闻编辑陈阿曼达强调了关于食盐摄入量的最新的科学数据。

莫扎法里安称盐的过度使用为“全球健康问题”。他说,目前盐的摄入量的建议范围高达每天4克,但应尽量在1.5到2克之间。他还说,将盐注射到面包和肉类等加工食品中可使其保持新鲜。莫扎法里安补充道:“所有这些盐量的减少,需要政府来出面干预。”

一些美国人试图通过服用维生素和鱼油等补充剂来弥补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曼森说,每个人都需要维生素D,并建议成年人为了骨骼健康每日摄入800IU(国际单位)并合用钙。然而大剂量是否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尚在检验中。她补充说,实验是在日服计量2000IU下进行的。曼森说,关于许多补充剂是否安全有效“仍然没有定论”。

曼森说:“对于健康,均衡的饮食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坚果对于健康的影响

admin Posted in 2013.12, 饮食健康
0

谭睿,MDPHD

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证实,吃坚果能降低人们死于癌症,心脏疾病和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

上个星期三,这项研究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经超过118,000名健康志愿者实验,结果发现,在三十年的漫长研究过程中,每天食用一盎司杏仁、腰果或其他坚果的人与没有吃坚果的人相比,死于任何原因引起的疾病的风险低20%。 More »

人体卡路里需求营养知识

admin Posted in 2013.06, 饮食健康
0

出处:GB HealthWatch营养知识(http://www.gbhealthwatch.com

编译:王玲,PhD审校:宋一青,MDScD,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

卡路里是什么?

卡路里是一个衡量能量多少的指标。膳食卡路里的定义为1千克水的温度提高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膳食中卡路里的三大主要来源。每克脂肪含有9卡路里能量,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有4卡路里能量。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卡路里的来源是酒精,每克酒精含有7卡路里能量。 More »

ω-3(Omega-3)脂肪酸的营养小常识

admin Posted in 2013.06, 饮食健康
2

出处:GB HealthWatch营养知识(http://www.gbhealthwatch.com)
编译:王玲,PhD              审校:宋一青,MD,ScD,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
ω-3脂肪酸是什么?
ω-3脂肪酸由一组必需脂肪酸组成,必需脂肪酸是人体需要但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人类膳食中有三个重要的ω-3脂肪酸: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 ,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某些植物油中富含ALA,而鱼油中富含EPA和DHA。但人体也可利用ALA合成EPA和DHA(表1)。 More »

年龄相关性眼病的预防和治疗—饮食保健篇

admin Posted in 2013.04, 饮食健康
0

武丽,眼科医师

世界范围内,欧洲是最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将步欧洲后尘,预计在2050年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的老年人群(65岁以上)将会在2012-2050年期间增加104.3%,从而使64岁以上的老年人群(86.8百万)超过年龄15岁以下的人群(80.5百万)(seniorJournal.com),这是判定社会老龄化的指标之一。 More »

“加一勺糖…”如今可是个坏的建议

admin Posted in 2013.02, 饮食健康
0

马剑韬博士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实施的一个荟萃分析显示吃糖和喝含糖饮料会增加体重。研究显示吃糖是通过增加整体能量摄入而起到改变体重的作用。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糖了,因为多吃糖会导致体重增加。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实施的一个荟萃分析指出,导致体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糖吃的太多了。这个分析是由新西兰达尼丁的奥塔哥大学的吉姆.曼博士和其同事在2011前后开展的,目的是为WHO制定新的膳食糖指南提供数据支持。现有的WHO指南建议食糖的摄入量要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0%。 More »

Omega3脂肪酸未必能有效对抗中风和心梗

admin Posted in 2012.10, 饮食健康
0

马剑韬医学博士, TuFts 医学院

一项近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荟萃分析总结了20个随机研究的结果,包括了近7万人的数据。该研究没有显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剂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汇总结果显示补充剂不能降低全死因死亡率,心源性猝死,猝死,心肌梗塞,或者中风的危险。该研究的执行者希腊学者Mores Elisaf指出基于对Omega3补充剂的研究,尚无法支持在临床指南或者日常饮食指南中纳入该补充剂。该学者指出虽然还会有更多的随机研究涉及这个领域,但是利用个人数据的荟萃分析在总结剂量、一致性、基础用量有稍强的优势。同时,荟萃分析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研究可能更为合适。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