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闲话肥胖

admin Post in 2014.04, 健康指南
0

崔巍  医师

 在中华文化里, 我们对肥胖颇有好感。对于成年人, 我们会说身形富态, 心宽体胖;说到老者, 我们会说象“弥勒佛”似的;而大胖小子几乎是健康儿童的代名词。东坡先生的“燕瘦环肥”流传千年, 更是让人产生美好联想。 然而, 肥胖在医生和科学家的眼睛里远远没有这么可爱。

早在上世纪20年代, 内分泌学诞生不久, 人们就注意到了肥胖和多种疾病的关系, 其中包括糖尿病, 高血压, 脂肪肝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经济腾飞, 让这个问题渐渐突出。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把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集中在了一起。 1977年, Dr. Gerald Philips 把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联系起来, 不过, 他认为这些现象源于性激素的紊乱。 十年之后, 另外一个Gerald, Dr. Reavan 认识到这是由胰岛素阻抗造成的。

现在, 我们已经知道了肥胖会给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常见的有:

糖尿病, 广泛损害全身血管神经系统;

高血压和高血脂, 以及肥胖本身可以引起心肌梗死和脑中风, 直接致人死命 ;

睡眠暂停症, 引起长期缺氧, 损害心肺功能;

肥胖的病人让麻醉医生神经紧张, 因为他的氧储备低下,术中插管困难,容易严重缺氧; 术后对止痛剂耐受差, 容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更有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高风险。

肥胖会增加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 例如大肠癌, 胰腺癌, 肾癌, 女性还有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更不要说沉重的负担给关节造成破坏, 严重的骨关节炎反过来限制运动, 形成恶性循环。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患者的寿命短于健康人, 体重越大, 肥胖的时间越久, 越是如此。

究竟要多胖才算胖呢?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BMI指数, 可以初略估计肥胖的程度,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对成年人而言, 正常范围在18.5 到24.9之间; 25-29.9, 称为超重;30以上, 称为肥胖。

儿童的情况需要动态估计, 因为他们的体重和身高都在不停地随着年龄而增长。 所以,我们 把他们的BMI作成生长曲线, 在85%到95%之间的, 称为超重;超过95%的, 称为肥胖。

肥胖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 以美国为例, 过去的30年间, 肥胖儿童数量翻了3翻。 现在, 每3个孩子里, 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者肥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肥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终于, 美国医学会站了出来, 于2013年6月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 让全社会正视并且联合起来对付这一巨大的健康挑战。

回到我们自己的人群。通常, 我们以为肥胖的高危人群是非裔和西裔,那么身材瘦小的华人对肥胖具有天然的保护优势吗? 哥伦比亚大学的Dr. Jack Wang 发现并非如此, 因为同样的BMI, 东亚人的糖尿病, 高血压的风险高于其他族裔。进一步研究发现,我们的脂肪分布和其他族裔有明显不同。这在自愿者的MRI图片上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出来。 不用说, 如果使用相同的BMI定义, 将会让大量华裔的肥胖患者失去及时诊治的机会。 所以,对于这个特殊人群, WHO建议使用更低的BMI来降低肥胖的危害:正常:18.5-22.9, 超重:23-27.4, 肥胖:>27.5。

药物信息

 

野史流传的杨玉环女士身高1.64m, 体重138斤。 BMI约为26。也许是听听家庭御医建议的时候了。(崔巍医师,美国内科学会会员,马里兰州执业。 www.imcaredrcui.com )

3256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 Prev: :Next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