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特殊辐射功能的研究

admin Post in 2014.04, 百家争鸣
0

王飞

概论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发功者的一种生理辐射功能,使用针对受试者的单盲设计和借助热敏成像仪器感测此辐射作用于另一个体的表皮热效应。为客观计,以下用“发功者”表示本人,本研究中的唯一有此辐射能力者。“受试者”指接受辐射效应的实验合作者。

辐射力在某种涵义上可类比“气功”的概念。因我本人与气功有着一些天生的缘分,在还未了解过气功以前通过一些偶然事件,经过客观的观察证实了自己确实有着一些特殊的能力,继而开始了探索的道路。在有幸认识一位气功师傅后,我们彼此相互用自己的能力进行确认,这位师傅认为我的这种能力跟气功非常的接近。按照之前我对气功层次的描述,我此刻的能力层次是可以让他人感觉到自己的气。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练习,练通了小周天。这大约是2009至2010年的事了。

一直以来我都是将气功当做辅助强身健体的一种锻炼,并未刻意去追求走的更远。但是当人的小周天打通以后,气的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长期以来气的循环甚至可以代替自己的练习。正是由于种种自己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我终于开始走上了对气功研究的道路,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所有的研究都是在波士顿通过与当地相关的研究人员一起做的,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由研究人员设计安排的。

本人认为自身所拥有的这种能力与中国传统医学的“气”应是同一属性,尽管各人对这一功能的运作和感知有差异。有理由认为中国历史上获得这种特殊辐射能力的不乏其人,其研究和运用也十分精深,但许多研究成果或失传或未能符合严格的科学定义,使得这一古已熟知的人体生理现象至今未能为主流科学接纳甚至被怀疑与误解。研究者使用一词“气”形象地描述它的主要性状:流动,有渗透能力,有一定温度,并有离体传播能力。但该词的局限性如模糊和有歧义也是明显的。在本文中为叙述方便有时借用的“气”的概念,如开始这种辐射力称为“发功”。为了秉持实证科学的理念,客观表述本人的这种生理现象和能力,我尽量不将其等同而采用“辐射”一词表示这种力量。

设计与试验
辐射可感知性的研究
与”Boston Paranormal Investigators”(BPI)研究所合作完成。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由研究机构指定并在每次随机抽取,发功者不能选择且在实验前也未知。

受试者站立身体放松,伸出右手置于腰部的高度。发功者与受试者相向而立,将左右手分别置于受试者右手的两侧,右手掌心正对受试者的右手掌心,手心间距保持在15 cm左右。发功者的右手发出辐射而左手只用来感受调控辐射的强度。

发功者的右手发出辐射并且作各种运动且变换辐射用力的方式,运动方式包括旋转,单方向的来回移动,以及在20-80 cm 范围内改变距离,并来回对受试者的手缓慢的做挤压和提拉的动作。运动速度尽量缓慢避免造成气流引起干扰。

辐射穿透性的研究
辐射实验过程同上,但用一普通纸箱,厚度约4 mm,只有一面开口供测试时受试者将手放在纸盒里面,而发功者双手都在纸盒的外面 (如图1所示意)。

金属屏蔽实验(铝箔):用一纸盒类似第一次试验但在纸盒的5个未开口面上面包裹着一层普通商品铝箔。

wangfei_Figure 1
图1. 研究穿透能力实验示意图。真实使用的纸盒(未显示)比此图中的略小。右边是受试者的单手从一个洞插入纸盒,左边是发功者的双手在纸箱外面,3支手的手心大概在同一水平线。发功者的左手距离受试者的手固定大约20 cm距离。发功者的右手(发功)在发力的同时会有多个方向的移动,距离变化在20-80 cm之间。受试者可以感觉到手上力量在移动。

辐射热效应的研究
这是在单盲并有对比试验的设计下用热敏仪器拍照测量记录。

发功者先与NECAPS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测试。结果为7/8的人感觉到了这个气的存在,其中2人在测试半小时后仍然感觉到这个力量存留在他们手上。基于这一良好结果,NECAPS决定于我合作并着手制定试验方案。

wangfei_Figure 2

图2. 本实验使用的Flir红外热成像仪(Flir E3 or E4 Compact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amera)。右边是其工作方式的示意。

 

所有受试者都是在蔽眼的情况下进行的,受试者右手暴露接受发功者的辐射并接受仪器测量。测量方式:另一成员使用手持式热成像仪拍摄被测试人手表面的亮度即温度分布。同时受试者左手握着一个按钮,如感知右手辐射用就按钮用以标识受试者主观感知的事件。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温度分布的变化并比照主观感知研究可能的气场作用。每次测试的后期都由Michael进行了对比试验且受试者并不知晓。摄像机全程拍摄了3个受试者的试验过程。

热成像仪的工作原理是物体温度越高所显示的亮度就越高,由此照片的亮度分布即为体表温度分布,尽管定量误差较大(可在后续实验中改进)。图片左上角的温度为中心圆圈的温度。由于手持拍摄的原因,每张照片的中心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应当主要看照片上亮度的变化。

结果
被感知能力

1. 一部分受试者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一种从未感觉过的力量作用在自己的手上。受试者对这种辐射力量的描述有所不同,但可总结为:类似磁铁,酥麻,水流,电流,电荷等。有利情况下并可感知其受作用区域的移动(发功者可调整)。部分人还可以察觉出力度的强弱。而另一部分受试者则无感觉。而且这种受试者的不同的敏感度对受试者个体很稳定,无一例翻转。可感知的总能感知,反之亦然。至于个体敏感差异的来源尚未研究。

2. 可感知人群的比例,最高一次的比例为12/13,最低一次的比例为2/6。

发功者常在朋友中间做小范围的测试,比例多为1/2或2/3之类。

各受试者对此辐射力的定量感知的研究目前尚无能力。

3. 发功者机体发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连续发功力度会逐渐减弱。但在休息约1天后又会完全恢复。可见这种功能需消耗体力,为体内能量转化而来。

穿透能力
发功和感知方式同上设计,但用普通纸盒包住受试者的手。受试者12人,9人其感觉到了辐射的存在。

纸盒包裹铝箔。受试者13人,有12人感觉到了气的存在。其中4人也是第一次(普通纸盒)试验受试者全部感受到并表述强度与第一次比较并无明显变化甚至一样。如上所述,对此辐射力感知度的的定量测量尚无法进行。在隔离实验中,4位受试者认为纸盒以及多了铝箔的纸盒,强度几乎一样。需要指出主观感知会带来判断误差。

在隔离后,受试者在纸盒内仍然可以清晰感觉到力量是移动的,因为发功者的手一直在移动。但没有去刻意确认移动的方向性,需要以后继续实验确认。

辐射热效应研究
对视频研究中观察到,仅在发功者发力的时候被测试人才连续的按按钮表示接受到辐射,而且被测试人右手的虎口位置通过拍出的热成像照片显示明显升温。在Michael做对比试验的时候被测试人的手温则不再发热而恢复正常,尽管Michael的手掌温度明显比发功者高。

这3位受试者,只有第1位自述没有感觉到辐射力量,也没有按过按钮。但热成像仪仍然记录下了她的温度变化。并且通过与其他两位的对于发现,她被加热的位置更加的靠近手腕并且加热不如其他两位明显。

以下是热成像仪所拍照片的一部分及详细分析:

1. 第一位受试者(无主观感知)

wangfei_Figure 3

3. A: 实验前受试者(左边手掌)的初始状态。右边双手是发功者,此时未发功。B:发功者已向受试者手掌发功,并在中途停止用力休息1分钟的时候。照片中受测者的手掌亮度增加,显示手温明显上升。C:试验继续进行前摄,此时受测者的手温已经恢复正常。D:之后另一无辐射力测试者(Michael)模仿发功者的动作进行进行对比试验(此过程未拍摄下来)其结果是受试者的手掌部亮度始终与A相似而非B的发亮状态,显示对比实验未能使受试者手掌发热。受试者(盲目)不知晓对比实验。

第二位受试者:

wangfei_Figure 4

图4. A: 试验前受试者手掌的初始状态。B: 试验开始后发功者手掌(右侧双手)发出辐射。照片显示受测者手掌(左)的虎口位置亮度明显加强,显示处于加热状态。C和 D:另一无辐射力实验者(Michael)在模仿发功者的动作进行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受试者手掌温度与A(初始状态)相仿,尽管其手掌自然温度似乎比发功者还高。受试者(盲目)不知晓对比实验。

第三位受试者:

wangfei_Figure 5
图5. A 和B: 试验后受试者手掌被加热的效果。C:另一无辐射力实验者(Michael)在模仿发功者的动作进行进行对比试验,此时受试者的手掌不再升温。D: 对比试验结束后所拍摄的被测试人正常的手温。受试者(盲目)不知晓对比实验。

结论与分析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初步论定,发功者的人体可以产生某种辐射力量。这种辐射可穿过一定空间并可穿透一些物质如硬纸,铝箔等作用于其他人体,并引起受试者的主观感知。但无论受试者感知与否,这种热效应都可以被热敏仪器探测及定量研究。

注意到在辐射热效应试验中有1位受试者自己没有主观感觉到辐射也未按信号钮。但热成像仪仍然记录到她体表的温度升高,可见这种热辐射是客观效应而不完全是来源于人的心理感应。但后者有否加强作用则有待研究。

物质隔绝实验都是在有材料隔绝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每次试验中都有人没有能够感觉到辐射力。这些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安慰剂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隔离试验,显示了这种辐射的一定穿透力。我们认为这种在物理上的隔绝,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发功者右手运动造成的气流影响,是否可以用热传递以及其它有媒介传播(如声波或次声波)的来解释是有疑问的,因为虽然纸盒隔绝较粗略也不充分,但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减弱辐射的强度,并且削弱辐射的方向性(可能为弥散性的次声波取代),但在隔离试验显示受试者不仅依然能感受辐射且强度并不减弱(这是是目前感受辐射强度的唯一手段。更定量测量需在将来的实验中完善),尤其重要的是受试者在纸盒内仍然可以清晰感觉到力量是移动的,因为发功者的手一直在移动。虽然在实验中并未刻意确认纸盒内的方向敏感性,需要以后继续实验确认。

无介质传递辐射如电磁波也是被考虑的选项,但由于它不能被良导体金属(铝)屏蔽因而其解释也是困难的。要在理论上认清这种辐射的本质,需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辐射热效应试验通过物理仪器拍摄的照片看到发功者的辐射力作用于他人时候所产生的热效应。这种效应的特征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热辐射加热,因为发功者右手(发功手)的温度在整个发力过程中和正常状态相比并无明显变化。而且这种升温与烤火暖手不同,发功者的手与被测试人之间的空气也无升高迹象,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气的穿透性,还有为什么被测试人的手都是在一样的地方被加热而其他地方无明显变化?这些都是需要以后通过更多的试验来进一步去了解的。    同样重要的是,隔离状态的热敏实验将揭示辐射的更多性质,是我以后希望跟NECAPS继续合作研究的。

其它成果
在NECAPS的测试结束后,我们用脑波探测设备EEG(戴在头上采集脑电波,主要是Alpha和Beta波,并输入计算机)。通过对比发功者和其他人的EEG发现,发功者的脑波非常强。特别是在安静的冥想状态更是大幅的强于他人。这方面我将选择机会作系统定量研究,并检测是否在发功时尤其强烈。

另外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测试,发功者发现发功者具有探测他人身体内一些异常状态的功能,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掌发气感知受试者身体的气路是否通畅有否阻碍来推测其健康状态及可能的病变部位。探测过程依然使用这种辐射力的远程性,无须肢体接触。虽然测试的方式受限很多且数据量仍不足,身体某些局部的探测效果也不理想,但成功的例子很多,包括有些只有受试者本人才知道的问题甚至是很久以前的旧伤。相信这种辐射功能在人体健康探测甚至诊治方面的开发远景是可期待的,但只能留待该辐射力的物理和生理性质研究透彻后再作规划了。

讨论与展望
本次研究表明,至少在一部分人体确实存在某种特异的辐射能力。这种辐射可以穿透多种材质传播并作用于另一人体,可引起一定比例的人群的主观感受并产生可测量的表面热效应。依据我们的初步调研,在生理方面这种系统性的试验研究成果极少。在人体生理科学及其在物理,生理,心理学方面将有可预见的启发推动作用。为此我将继续做进一步的测试研究并希求与更多的研究机构合作,以便全面研究这一生理现象,并开发其在生理,病理和医疗方面的运用前景。

合作研究机构和致谢
感谢”Boston Paranormal Investigators”(BPI)在辐射穿透性研究中的合作与帮助;感谢”THE NEW ENGLAND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ARANORMAL SCIENCE”(NECAPS) 在热敏实验研究中的合作与帮助;尤其感谢NECAPS主任 Michael Baker的精诚协作。

作者和联络方式
王飞,wangfeicommon@gmail.com

275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 Prev: :Next »

Leave a Reply